首页 > 历史 >

不可替代性的追求——简评《危机:绝情华尔街(第二部)》

2018-10-06 01:42:11 网络整理 阅读:124 评论:0

文/沈敏特(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为陈思进夫妇写书评,不是第一次了。这次打开电脑开始写的时候,脑子里冒出一个问题:书评最应该写什么?

有的书评等于内容简介,故事梗概。

有的选取一个侧面,深入探讨。

总之,各有所好,各有所取,并无一定之规。

而我呢,却选了这么一个问题,也来自于我的思考,即一部文艺作品的存在价值何在?这涉及文艺作品的本质。

我的回答如下:

物质产品是允许克隆的,这里有一张现成的椅子,我照样再做一个。有价值吗?有,可以多一个人坐上了椅子。

作为精神产品的文艺创作,却是不能克隆的;鲁迅写一篇《狂人日记》,你一模一样也写一篇《狂人日记》,有必要吗,也不允许。并且,文艺创作,既不可重复他人的作品,也不能重复自己的作品。

所以,文艺创作的本质之一,它的存在价值必须是不可替代性。

于是,我的这篇书评就是要回答,陈思进夫妇的这部小说的不可替代性何在?作为一部文艺创作最重要的存在价值是什么?同时也说明了,读者选读这一部而不是那一部的理由。

一部不可替代的小说,必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合力,它来自于作者生命过程中独特的多种文化元素的融合。

陈思进出生时,他的外公和父亲已经被打成了“右派分子”,因为母亲处在极端困难的境遇中,所以把他交给了也相当困难的外婆来养育,外婆在那困难的年月里,想方设法、省吃俭用,把他抚养成一个“小胖子”。后来,是愈拧愈紧的阶级斗争直到文革十年的大动乱,他和处在惊恐中的外婆相依为命,尝尽了如今有人力图抹去的辛酸与苦涩。文革结束后,虽然外公..,但已垂垂老矣,没几年便带着遗恨和病痛离世。几年之后,劳累和抑郁的外婆,也死于癌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