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琴之丝弦复兴(4)

2018-06-06 06:05:42 网络整理 阅读:133 评论:0

古琴之丝弦复兴(4)

古琴之丝弦复兴(4)

丝弦及制作

“良琴易觅 , 好弦难求”的感叹,在当今古琴界从未停止过。丝弦 的品质不如从前的原因,并不全在于工艺的变更或者缺失,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如今蚕丝的品质已大不如前。 据古籍记载,从前的古琴丝弦使用的是特殊的蚕丝,其特殊之处在于蚕虫所食之叶 , 其实并非普通桑叶,而是柘树叶。在中国古代 , 人 们很早就发现用柘树叶喂养的蚕,其蚕丝所制的琴弦音色要比一般的桑蚕清亮,且更为结实耐用。用来养蚕的柘树最适合的土壤是在四川,因此旧 称的“蜀丝”,即是最佳的琴弦原料。

然而这种古籍记载的丝弦制造原料消失已久 , 近代所产的丝弦,大多以杭州及绍兴出品者为佳。这些丝弦所用的原料,来自距杭州不远的一个江南小镇——唐楼。唐楼所产蚕丝, 据说张力足足能达到 100:150,这意味着一米长的蚕丝,能够被拉伸到一 米半的长度,足见其柔韧性。以这种蚕丝制作的丝弦,音色饱满,富于表现力,并且坚韧持久。

眼下,来自唐楼的蚕丝已不再 有,用于制作丝弦的蚕丝和用来制作 服装的普通蚕丝基本没有区别。因此, 即便采用了同样的技艺,甚至以稳定 性更好的机器劳动代替了从前的某些 手工工序,当今丝弦在耐用性和音色 的表现上,仍然无法达到从前的标准。

古琴之丝弦复兴(4)

随着传统古琴音乐再度复兴的思潮泛 起,不少前辈对于丝弦的制作及推广 再度走入琴人的视野。香港的苏思棣、 黄树志先生、苏州汪铎先生、美国的 唐世璋先生都为丝弦的发展推广工作 不遗余力。然而迄今为止,即使把两 岸三地的老专家全部算上,掌握传统古琴丝弦制作核心技艺的大概也不到 五人。丝弦制作技艺的传承已是岌岌 可危。若要制作出一如从前的古琴丝弦,更是谈何容易。细细的一根丝, 不知牵动了多少琴人复兴传统丝弦的中国梦。

标签:古琴 丝弦 复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