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宋朝时期,我们最应该记住的一位“巨匠”,一生为国终却抑郁而终

2018-12-12 11:07:35 网络整理 阅读:89 评论:0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

结合现代知识,我们知道大抵上一个朝代,或者说一个制度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接入新鲜的血液,这样才能保持活力。而朱熹也有一首诗,诗作中表明了一个道理:为什么这一汪清泉能够永远清澈?因为总是有源流送来活水,而历代出现的变法家无疑都具有这样的功劳。

宋朝时期,我们最应该记住的一位“巨匠”,一生为国终却抑郁而终

从春秋的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的强大,到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其实,都有他们的实际意义。在公元11世纪,我们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变法家,他既有变法的决心和冷酷,提出了“天言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这样惊天动地的口号来。

当然,他也有对人才惺惺相惜的一面,面对早年苏轼的年少轻狂,他用自己的阅历给他上了一课。在唐宋八大家之中,他是极具特色的,用心如猛虎,细嗅蔷薇来形容他我想再恰当不过。在1058年,年仅38岁的王安石就心怀天下,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对国家弊端洞若观火,但是,他被召回京师,这时候,他需要向朝廷上交一份陈述见闻类似表面尽忠职守的报告。

宋朝时期,我们最应该记住的一位“巨匠”,一生为国终却抑郁而终

这位临近不惑的文士却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写了一篇自己多年所得的政治抱负,表明了他对祖国世事、政治经济军事的看法。他的如椽巨笔仿佛不是书写在纸上,而是指点江山,勾勒出一幅强国盛世的画面,这就是当时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