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晚晴室外道晚晴(5)

2018-05-25 08:02:01 网络整理 阅读:178 评论:0

显然,弘一法师对“晚晴山房”一直心有牵念,而夏丏尊更是一直期盼着“晚晴山房”能有缘迎回它的旧主。但弘一法师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据夏丏尊后来记述:“山房无人居宁,门窗砖瓦被盗垂尽,闻将成废墟矣。”(见夏丏尊《<晚晴山房书简>序》)

(三)

闽南山水多情,生时留住了弘一法师;泉州古城有幸,死后留住了晚晴室。不要轻看眼前这三间普通的平房,这里曾经迎送过一个崇高而孤寂的灵魂,因而也注定会像泉州其他与弘一相关的景点一样,成为人们世代瞻仰流连的“名胜”。

时近黄昏,夕阳的斜晖铺满晚晴室前的庭院。庭院里有一棵很粗的杨桃树,密密匝匝的浓叶间,依稀可见三两只尚未采摘的果实。我在树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静听树枝在微风中絮语,任凭思绪飘向远方……

我在想,弘一作为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宗师,临终时却如此贫寒蹇促,是他没有钱吗?这怎么可能呢?从身边弟子的记录中,我们分明看到,直到病卧晚晴室之时,上海还有一位善心人士给他汇来千元供养,弘一法师却让弟子把钱转给了开元寺,还搭上一副夏丏尊赠给他的白金水晶眼镜,他说,这眼镜太高级,我不戴,拿去卖了吧——后来寺里把这副眼镜卖了500元,一并做了道粮之资。弘一法师身为律宗大师,一向是自奉微薄持戒谨严,而对某些人贪图钱财的行径,更是深恶痛绝——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会明白他离开五磊寺何以如此决绝……

我又在想,当下的晚晴室是如此清静,坐了许久都不见一人前来,这难道不是我此行的“福报”么?一旦开放为旅游景点,游人摩肩接踵,哪里还会有此刻的悠然呢?而弘一法师“阅尽繁华,归于沉寂”的人生轨迹,或许正如面前的晚晴室一样,安于一隅,让人在凝望中豁然开悟。晚晴室现在还没修缮,将来整修时应该从弘一法师的书法中集出“晚晴室”三字,做一木牌匾,不用太大,但一定要朴素而精致。

我的思绪忽地又跳跃到浙江上虞白马湖畔,那座早生十余年的“晚晴山房”,应视为是此间晚晴室的前身。文献记载说,当初弘一法师曾给夏丏尊题写过一个书法字幅:“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应该找回那幅原作,翻刻一石,立在此地。我又记起在天津的“李叔同书法碑林”里也有一块刻石,刻的就是弘一法师当年写给夏丏尊的字幅,上面还题着上款:“丏尊居士慧鉴”……

时光荏苒,屈指算来,天津那座“李叔同书法碑林”已建成28年了。当时,我还在天津日报当政教部主任,还曾参与过“碑林”落成的新闻报道。时空转换,思接千里,如今的我已是两鬓如霜,年近花甲了。此刻置身于晚晴室外,坐在或许当年弘一法师也曾坐过的石凳上,回首前尘,怎能不心生百感?于是,一首小诗逐渐在脑海中酝酿而成了——“津门俊彦化高僧,阅尽繁华入佛庭。怎耐衾单冬夜冷,岂堪名重芥尘轻。孤身继绝兴宗律,幽草悲欣爱晚晴。默对乡贤我自愧,长揖襟泪点心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