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历史上书法的转型,钱泳的书学理论对书法史的新认识

2019-01-18 16:15:08 网络整理 阅读:164 评论:0

导语:历史上书法转型,钱泳的书学理论书法史的新认识

诚如学者所谓:“学术变而考古,学士通人心究篆隶。一代之文艺,固由一代之功令推激而成,书道所系亦重矣。”与清代学术思潮的变迁相呼应,书法艺术虽然保持了它的民族文化纯粹性,但也经历了明末清初学人导夫先路,道、咸时期实现碑学洪流对传统帖学的大冲击,这样一个中国书法史上从技法到流派的最大转型。所谓艺术当随时代,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历史诠释。这其中,作为清代朴学(考据学)重要基石之一的金石学,在“整饬士风,崇尚实学”为导向的乾嘉时期达到鼎盛,自此,金石考据学基本消解了“自娱”成分,一跃成为与经史之学相表里的显学。

历史上书法的转型,钱泳的书学理论对书法史的新认识

首先,与朴学或者说金石学的发展互为表里,清代书法在艺术探索方面的突出变化,体现在一代文人对篆、隶书复古的心仪上。关于这一点,沙孟海在《清代书法概说》一文中专列“篆隶书大丰收”一节予以缠论。从顾炎武到万经再到毕沅,从王澍到邓石如到何绍基,从阮元到包世臣再到康有为,学术研究与艺术探索“史无前例”地被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后世学者在讨论清代学术(朴学)时,通常会对金石学之于清代书法旧传统体系(帖学)的冲击或者说新传统体系(碑学)进行长篇幅的阐述。比如,钱泳的书学理论就体现了乾嘉学风影响下对书法史的新认识。

历史上书法的转型,钱泳的书学理论对书法史的新认识

其次,乾嘉学者关于“通儒之学必自实事求是始”的朴学学术主张,提升了清代金石学向“与经史相表里”学术地位迈进的步伐。乾隆四十六年(1781),钱大昕《关中金石记序》有言:“金石之学,与经史相表里。”乾隆五十二年(1787),王鸣盛为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撰叙时亦提到:“且夫金石之学,青主(傅山)虽并称有益经史,实为考史为要。”尽管有章学诚辈学人面对学风变迁,力争平停考订、辞章、义理三端,指斥一时学风病痛而主张“学当求其是,不可泥于古”,然而时势所趋,终究无力挽回,章氏自己也因此而不为时侪所尊,只落了个“适至于游幕教读而止”的地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