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青藤雪个远凡胎 老缶衰年别有才(3)

2018-06-22 05:59:59 网络整理 阅读:110 评论:0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的刻石,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文字的资料。自唐朝诗人韦应物和韩愈分别作《石鼓歌》,对石鼓文进行评述和赞颂之后,“石鼓”一词便开始流传。石鼓不好保存,几番迁移后磨损现象极为严重,因此流传下来的宋代及宋以前的拓本相当稀少,其中很多文字也随之磨灭了。吴昌硕自幼受其父影响开始习书、刻印,楷书初学颜真卿、钟元常,隶书学汉石碑刻,篆书则学石鼓文,临写《石鼓》,也曾受到了邓石如、赵之谦等书法家的用笔影响,中年以后从秦权量、秦刻石、秦玺、汉印、封泥、砖瓦文中汲取营养,从中体会碑刻书风及篆籀用笔,融会贯通,也将这一种用笔之法带入到绘画之中。

在吴昌硕留下的明确标注时间的石鼓文临摹作品中,可以看到他长期临摹石鼓文,并且在75岁至78岁达到一个高峰时期,从这些临摹石鼓文的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吴昌硕用笔方法与行笔力量的变化,早期书写线条端正细劲,越往后期,尤其是到了60岁之后,用笔线条变得厚重朴拙,充满生命力,逐渐有了金文的风格和笔法,实现了从临摹到领悟的创立。吴昌硕在临写中没有完全按照原文临摹,而是不断用自我体悟对笔法、结体、章法等进行创新,因此,沙孟海评价说:“世人或以为先生写《石鼓》不似《石鼓》。由形貌上,确有不相似处。岂止先生功夫到家,遗貌取神,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临气不临形"的,自《石鼓》发现一千年来,试问有谁写得过先生?”在诸多临摹学习石鼓文的书法家中,吴昌硕可以称得上是将临摹实践升华为艺术创造的第一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