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老南京”:趣谈栖霞那些以讹传讹的老地名(2)

2018-06-25 10:44:30 网络整理 阅读:149 评论:0

此类同音讹变当然也包括方言、乡音的同音讹变,如玄武大道北侧原迈皋桥的伊刘村原名羽刘村。此处,原是羽陵卫和刘家两村的所在地,1949年,两村合并时,取两个地名的第一个字加“村”字合成一个新地名,后“羽”讹为“伊”是因为南京方言、乡音中有全无撮口呼者,凡“yǔ”都念成“yǐ”(见《首都志》卷十四)。

而近音讹变的地名刚更多,笔者经初步统计栖霞有50余个。如马群与马房山相邻的吴家墩村原名武家墩,明朝时此处有两个土墩,驻军常在此遛马训练,故名武家墩,后吴姓在墩边建村,改称今名;马群的万家楼村,传明代此处军营内一随军家属在此建楼,为不忘家乡,初称望家楼,后楼废,万姓居此建村,以姓氏改望家楼为今名;原迈皋桥的黑墨营,明朝时此处放养黑马,故称黑马群,后讹变为今名;栖霞街道的保公堂原名包公堂,传说宋朝此处有座包公庙而得名,后讹为现名。

字形讹变的地名

迈皋桥西南四里许的尚塘村,1929年,由尚家庄和唐家山合并而得名尚唐村,后“唐”讹为“塘”;曹后村于清朝时建村,名为糟坊庄,1952年,糟坊庄和后所村合而为一,名取村名前一个字组合成新的糟后村,后因“糟”与“曹”形似而讹变为今名,现已区划调整至玄武区;尧化的上糟、中糟、下糟三地原都是明朝徐达马倌喂马的地方,也是因“糟”与“曹”形似而讹变为现在的上曹、中曹和下曹;栖霞街道的前、后木芦村,太平天国时,曾因木香炉而得名,后“炉”与“芦”形似而讹变今名。

“厍”讹变为“库”是地名字形讹变中值得探讨的另一种现象。南京地名以“库”字结尾的极少,就笔者所知只有11个,其中城内2个,雨花台区2个,其余7个都在栖霞区。“厍”读“shè”,是村庄的意思,多见于地名。栖霞区7个以“库”字结尾的地名是仙林的张库,尧化的胜库和栖霞街道的杨家库、张家库、刘家库、戴家库、西库。这7个库地名,除仙林的张库相传为朱元璋的军库外,其余6“库”大多可能是由“厍”讹变而来。据文献记载杨家库、刘家库和戴家库都是明初分封土地时形成的地名,既然是朝廷分封给官吏私人的土地,整个的封地都成为仓库而且因此形成新的地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存地名中,明朝初期,朝廷在栖霞范围内分封土地约30家,一家一个地名,其组成形式大多数都是专名加通名。这些地方的专名部分几乎都是某家(如刘家、戴家),通名部分也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边、场、岗、凹、冲,唯上述六处没有这种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