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诗词里品端午

2019-06-07 16:40:07 暂无 阅读:534 评论:0
古诗词里品端午

古诗词里的传统节日,老是雄厚多彩,端午亦不破例。

端午节的主角,当属爱国诗人屈原,这在古诗词中有诸多吐露。

唐代禇旭日诗云:“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诗句间表达了对屈原的眷念。张耒的《和端午》:“赛舟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渠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活着间。”诗工资屈医生受冤离去而鸣不屈。贝琼的《巳酉端午》:“风雨端阳生晦冥,汩罗无处吊英灵。”抒发了对屈原的凭吊之情。边贡的《午日观赛舟》:“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浇愁。”作者从旁观龙舟赛舟而油然而生对屈原的仰慕之情。宋人梅尧臣的《蒲月五日》诗也吐露了对屈原的敬意:“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习惯多种多样,出色纷呈,在古诗词中亦有充裕显现。

宋代戴复古的《扬州端午呈赵师》诗:“榴花角黍斗时新,今日谁家不酒樽?堪笑江湖阻风客,却随蒿艾上朱门。”生动地反映了古时人们过端午的情形。古诗:“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伤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展示了古时端午民间喝菖蒲酒祈安然,家家户户吊挂艾草驱虫去邪的排场。

在浩瀚端午习惯诗中,诗人破费文字最多的是在食粽上,如“端午数日间,更约同解粽”“白白糍粽美,青青米果新”“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等诗句,反映了民间食粽的遍及。唐代诗人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外形和味道。诗人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描述了粽子的巨细。清代林苏门的“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豚蒸和粳米,白腻透纤红。”写尽了火腿粽的妙处。而清代查慎行笔下的“清暑初交殿角风,又传节物近开中。灵符旧系千丝缕,玉粒新颂五彩筒。青箬香分菖叶绿,银盘光射石榴红。云帆不却三韩贡,拜赐还教纪祖功”,则描画了其时用高丽贡米建造粽子的情形。

在端午习惯中,龙舟赛舟排场成为端午节诗人吟哦的好题材。

唐代张悦的《岳州观赛舟》:“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储光羲的《官庄池观赛舟》:“夕照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抢先后渡,岸击去来波”……宛若一幅幅龙舟赛舟习惯画,清爽又动听。唐代诗人张封的“蒲月五日晴和朗,杨花绕红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渐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轰隆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更是惟妙惟肖地再现了龙舟赛舟那扣人心弦的场景。

同是描写端午,因为诗人们的际遇分歧,在诗中所吐露的感情也各异。唐代殷尧藩在《同州端午》中写道:“白发垂肩展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诧异,欲问何方是田园。”诗人对田园对亲人的想念跃然纸上。唐代文秀的《端午》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克洗得直臣冤。”诗句间表达了作者为爱国诗人屈原鸣不屈的表情。明代高启的《端阳咏粽子》诗:“香艾裹秫炊,投祭楚江湄。颇恨馋蛟横,忠君竟不知!”吐露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无限情思。

古诗词是我们的灿烂文化,传统节日亦是,两者在几千年的汗青长河中慎密融合,相得益彰。在古诗词中感触传统节日,一如品窖藏的陈酿,愈品愈醇香。

(原创:喻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