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百年前的中国摄影界往事

2018-07-09 11:52:15 网络整理 阅读:203 评论:0

百年前的中国摄影界往事

《洞庭帆影》刘玄虎/摄

“光社”的由来——艺术写真研究会在北京大学诞生,表明了业余摄影家艺术联盟在20世纪初已经在中国出现,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摄影艺术社团发展历史上,摄影最先在欧洲诞生和普及到一般爱好者,业余摄影家们纷纷筹办俱乐部。1887年3月,德国人成立了最早的维也纳摄影俱乐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业余摄影家结盟团体。艺术写真研究会成立以后,因为是北京大学校内摄影组织,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发展会友。但是,那时候校园内“穷学生”究竟是多数,教员中玩照相机的人也不多,所以会员发展得很慢。会友开始酝酿把“艺术写真研究会”扩大到社会,黄振玉就提出,改名“光社”的主张。会友们也觉得原来的名字太长,叫起来很拗口。这和以后刘半农提出的主张不谋而合。刘半农认为摄影可以分作两类,复写和写意,“写真”一词为“复写”专用,只是一种纪录的手段。20年代以后,随着摄影的美术化,当时人们已经不太习惯把摄影叫做写真了,于是便一致沿用以前曾用于刊物的名称,一致同意将“艺术写真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光社”。冠以北京二字,目的是吸收社会上的摄影爱好者入社。

中国早年的两位“教父”式摄影家,郎静山和黄振玉都曾是上海南洋中学的学生。南洋中学前身为王氏育材书塾,由王维泰创立于1896年。1900年后改称南洋中学,曾是沪上著名的民办新式学堂。李靖澜毕业于江南地区最早的师范学校——两江师范,于1900年受南洋中学校长王培孙之聘,起初任南洋中学预科主任兼美术教师,大约在1910年起担任南洋中学本部的美术教师。李靖澜热心美术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美术爱好和特长,因材施教,他在南洋中学预科和本科任教期间,在学校组织了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摄影小班”,对参加的学生进行了当时在中国尚不普及的摄影技术的启蒙教育。黄振玉就是被最早选入“摄影小班”的学生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