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换一个角度看北京建筑

2019-07-12 06:25:46 暂无 阅读:1402 评论:0
换一个角度看北京建筑

张克群著 化学工业出书社

说喜欢北京的人太多了,可谁曾卖力记录过本身社区的转变?谁曾数过身边事实有几多小餐馆,能供应几多种食物?谁注重过身边的古代建筑?谁想过路边这棵树的沧桑?

“在丰台区体育场西北角的一片绿荫中,孤零零地站着一位8米高的艳丽的女神,它是明万积年间的寺院万佛延寿寺内硕果仅存的一尊千手观音雕像。这座铜像神韵美丽,神情庄重,唯面部比同时代的菩萨们稍显瘦削。不外按如今密斯们的尺度,或者还需要减点肥呢。”这是张克群在“北京古建筑物语”中写下的文字。

北京,一座古代与现代交错在一路的汗青名城,最让张克群陶醉的是它那如诗如画的景致、四时分明的天气和远大魄力的建筑。稀奇是那些雄厚多样的汗青建筑,耦合了其时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附着沉淀了比新建筑远为雄厚的人文信息,不光实用,照样深具美感的民众艺术品。但一样人要熟悉懂得建筑中所包含的信息,还真需要有人加以指点、讲解。

卒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受教于建筑学人人梁思成师长的张克群,昔时进修的时候就发现,对西方古代建筑有专门教材,而中国古典建筑却不为教材所涉及。

“进修中国古典建筑,北京是最具典型性的城市。既然生活在北京,我就要把身边的古代建筑先闹个领略。”退休后,张克群跑遍了北国都里及郊区巨细村庄,几易其稿,终于写成了一套3本的“北京古建筑物语”。其一《红墙黄瓦》,说的是故宫、天坛、孔庙、明十三陵、国子监等皇家建筑;其二《晨钟暮鼓》,讲的是潭柘寺、法源寺、白塔寺、白云观、牛街礼拜寺、东交民巷上帝教堂、亚斯立教堂等各类..建筑;其三《八面来风》,叙的是早期外国人在北京盖的建筑,如教堂、圆明园西洋楼、六国饭铺、陆军部衙署、英法美日等各公使馆、俄国俄华道胜银行等银行建筑,图文连系,经由379幅精彩手画图和照片,介绍了140处北京古建筑的宿世此生,让读者认识这些建筑背后的汗青文化渊源。

与当下各种写北京的文原形比,我更赏识张克群奇特的研究视角:从博物学下手,真正去体验这个城市的温度。所谓博物学,是现代科学降生前的一种研究体式,它经由视察、描述和分类,以求得常识。而博物学的最终方针,则是竖立人与所生存情况之间的关联,让我们意识到,当下的生活不是钢筋混凝土的冷冰冰,而是有温度的。

哲学家马丁·布伯说,人生成在用两只眼睛看世界,一是“我和他”,一是“我和你”。

当我们只用“我和他”之眼看世界时,世界便成了被行使和被研究的对象。可“我和他”之眼无法赐与我们幸福感。要解脱现代病,只能擦亮“我和你”这只眼睛,在理性之外,人还能够投入到对象中,用感情、感受去体味它,获得归属感、安谧感和幸福感。

作为专业研究者,张克群对汗青建筑做了简明简要又生动有情的介绍,写的是平时人都能看懂的文章。显然,这不是学术之旅,而是漫长的心灵浸礼,有了这个“朝圣”过程,北京才得以凸显,才变得真实可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