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同样为游牧文明政权,为什么后金最终问鼎中原,而蒙古没有翻盘?

2018-07-18 23:10:41 网络整理 阅读:151 评论:0

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建立在现代人的思维上的,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却评价历史人物活动轨迹的正确或错误,因为历史环境不同。根本一点在于根深蒂固的华夷之辨,僵化的思维束缚了头脑。很多事情光靠武力是无法解决的,必须要用政治手段。

同样为游牧文明政权,为什么后金最终问鼎中原,而蒙古没有翻盘?

01

在古代把400毫米等降水线以北的草原地带,用汉地思维郡县以置之,来统治或者镇压是注定要失败的,..流官和草原牧民根本是鸡同鸭讲,耗费巨大而反抗激烈一无所获。草原苦寒,经济上难以自给自足,必须要从外部输入各种物资。取决于实力对比,是“赏赐”还是“岁币”还是抢或者甚至干脆直接入主中原。清朝的政治措施,其实就是,依靠清初的强悍战斗力形成的军事优势,后来再加上汉地的人力物力,对蒙古各部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通过世代通婚,各种册封、赏赐、赈济,使蒙古贵族纳入满清的统治集团并且从中受益也加深对蒙古内部事务的了解;大兴..,大封各旗领主,,使蒙古社会封建化、众建而分其势。

同样为游牧文明政权,为什么后金最终问鼎中原,而蒙古没有翻盘?

02

清朝对蒙古的分封之众:漠南蒙古,归降较早,比较放心一些,只分为6盟49旗;关系相对疏远的喀尔喀,光是土谢图汗部,康熙年间17旗,雍正年间增加到了37旗,又分出21旗新置赛因诺颜汗部,后来又增至20旗;卫拉特更是防范重点,一度反清的青海卫拉特,分了29旗,万里东归的土尔扈特部,再加上阿睦尔撒纳败亡时逃往俄国境内又回来的其他卫拉特人,分成了6盟16旗。好了,各种馈赠赏赐、世代和亲、皇帝学蒙古语、皇帝加蒙古汗号、册封几百个蒙古王公贝勒贝子,哪一个不是碰到了大明祖制的G点?

同样为游牧文明政权,为什么后金最终问鼎中原,而蒙古没有翻盘?

03

蒙古自从信了..以后,已经丧失大部分战斗力了。其各部如虎墩、歹青、炒花、卜邵、敖汉、哈喇诸酋又日受明廷银钱羁縻,生活质量大大改善,渐渐融入中原的经济体系,虽僻在天末,然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难再如往日饥寒之战士一般生死不畏。是以老奴起建州,凡遇蒙古,无往不克,皆因建州彼时穷困无告,衣不蔽体,如同野人,悍不畏死,故能以少击众,以弱胜强。殆及喝竿继位,其威已立,复用计离间科尔沁与察哈尔,而虎墩志雄而智短,唯知以力相逼,明廷谨守关宁一线,于宁外之相争噤若寒蝉,不敢涉入,遂致科尔沁诸部折而入建州。此消彼涨之下,蒙古无能力也。嗣后虎墩被喝竿击败,远遁海上,不数年郁郁而终,喝竿引诸部频频入寇,各部习于听从号令,又多得金银珠宝粮草衣帛,则主仆之份渐定。建主再援祖制,使正宫皆出蒙古,既惯于号令,复荣于享国,诸部焉有不服之理?是蒙古之终入中国,喝竿之力也,此人智术非常,诚千古枭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