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陈亮生平经历与历史文学成就

2019-09-09 16:25:33 暂无 阅读:977 评论:0

陈亮,字同甫,自号龙川(1143─1194)。初名汝能,二十六岁时更名亮。婺州永康人士(现属浙江)。陈亮也是其时逻辑学者,与朱熹友善,然论学各不相下,盖学派迥然不同。

陈亮生平经历与历史文学成就

生平履历

陈亮出生于一个没落的田主家庭。在他的身叙中说:“陈氏以财豪于乡,旧矣,首五世而子孙散落,往往失其所庇依。”(《陈亮集》卷15《送岩起叔之官序》),陈氏在其祖父代,家景富足,人丁畅旺。“其时集会,动则数百人”“厥后数年,死生困窘,何所不有”,此后便没落下来,陈亮的曾祖父陈知元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以武弁赴京守御,从上将刘元庆”死于抗金斗争之中。他的祖父陈益“明敏有胆决”,其父陈次尹刚成年即为全家生活而奔波,陈亮的母亲,14岁便生下了陈亮,对陈亮的哺育教育之责,首要由祖怙恃承担,他们把答复陈家的进展依靠在陈亮身上。陈亮说:“皇祖、皇祖妣鞠我而教以学,冀其必有立于斯世,而谓其必能魁多士也……少则名亮以汝能,而字以同父。倦倦恳恳之意”。

《宋史·陈亮传》说他“生并且有毫光、为人才能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从青少年起头,就显露了他是一位聪颖精明,才调横溢和志量不凡的人。在18岁时,他就考查了历代前人用兵成败的事迹,写出了《酌古论》3篇,商议了19位风云人物。其时的婺州郡守周葵看了这部书,对他十分赏识,赞誉为 “异日国士也”,并“请为上客”(同上)。然而,周葵所赏识的是陈亮博通古今的才调,盼望把这位有进展的青年人纳入道德人命之学的法度中去,孝宗隆兴元年,周葵参知政事,聘陈亮为其幕宾“朝士百事、必指令揖亮,因得时豪俊尽其议论”。周葵授以《中庸》《大学》曰:“谈此可精人命之学”,但陈亮对此不很感乐趣,他后来说“绍兴辛已,壬午之间,余以报治兵事,为一时明公巨臣之所许,而反授《中庸》《大学》之旨,余不克识也,而复以古文自诡于时,道德人命之学亦渐闻矣。”经由进修,陈亮固然对道德人命之学有所认识,但他却认为,那种空口说心胜的道德人命之学无补于实际,更不克解决抗金统一事业,所以没有按照周葵为他设计的道路去实行,而是持续研究前人的汗青,而且又撰著了《英豪录》和《中兴遗传》两部著作,冀图从汗青的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中兴复国的借鉴。

陈亮在青丁壮时期,曾两次列入科举测验,都未得中。他说:“亮闻前人之于文也,犹其为仕也,仕将以行其道也,文将以载其道也,道不在于我,则虽仕何为”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陈亮35岁时又“诣阙上言”,激昂激动地批判了自秦桧以来朝廷苟安东南一隅的国策和儒生、学士拱手危坐空言人命的不良风气,打动了孝宗,受其赏识,“欲榜朝堂以励群臣,用种放故事,诏令上殿,将擢用之”,但被陈亮拒绝了。这是因为孝宗的宠幸大臣曾觐插手这件事,他想掠美皇恩,抢在孝宗颁布之前见了陈亮,借拢络陈亮以扩展小我势力,此事为陈亮所知,因而 “逾垣而逃”。

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陈亮24岁“首贡于乡,旋入太学”。次年,朝廷与金人议和,“世界欣然,幸得休息”,独陈亮敢冒风险,认为弗成,他以平民成分,连上五疏,这就是汗青上有名的《中兴五论》。二百年后的方孝儒,在读陈同甫《上孝宗四书》时赞美道“士医生厌厌无气,有言责者不敢吐一词,况若同甫一平民乎!人不认为狂,则认为妄”,朝廷置之度外,陈亮回乡教书讲学,“学者多归之”,但他出于一个爱国者的责任感,又于1178年中,一连三次上书,因为奏疏直言不讳,勇敢诘扬了一班大臣退让乞降,苟且求安和儒士们离开实际的空口说风,遭到了当道者的忌恨。回乡之后,就有人向刑部指控了他,刑部侍郎何澹素忌恨陈亮,以“言涉犯上”之罪,拘系了他,并施以酷刑“笞亮无完肤”。此事孝宗得知,下诏免死,陈亮回乡后,又发生了家僮杀人的事,被对头指控为陈亮所指使,陈亮之父被囚于州狱,本人被下大理狱,此次蒙难因丞相王淮亲睦友辛弃疾等人的营救,又得免死,回家后的三年中,同朱熹睁开了“王霸义利之辨”的比武。

经由两次坐牢,经受严重袭击排斥之后,陈亮并未对恢复华夏之志有所改变,考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亲自到建康(南京)京口(镇江)视察地形,作词《念奴娇·登多景楼》,对建康京口一带有如下描写“一水横陈,连罔三两,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主张不要把长江天险仅仅当做是间隔南疆北界的门户,而要把它作为北伐华夏,恢复失地的跳板,当者披靡,不须反顾。而且再次上疏,建议孝宗“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以示世界克意恢复”。这时正遇孝宗决意内禅,奏疏未予上报,此次上书不只未到孝宗皇帝之手,反而因其内容指陈时弊,惹恼了很多权要,“繇是在廷交怒,认为狂怪”,“当路欲置我于死地”。陈亮回乡后,一次列入村夫宴会,有人在杯中放了胡椒末,同座的人回家暴风,他的家人诬告陈下了毒, 陈亮再吃讼事,下了大理。厥后因少卿郑汝谐在光宗眼前求情,才免于死,此次坐牢,从外观上看,属于刑事案件,实际在其背后隐藏着政治原因。陈亮出狱后说 “亮滥膺无须之祸,初欲以人残其命,后欲以受赂残其躯,拒狱反端,搜寻竟不得一笔之罪……可谓吹毛求疵之极矣。”

陈亮竭忧于国是,为国度民族的答复尽瘁忧梦,多次上书中,向朝廷提出了好多好的建议,虽也曾获得孝宗皇帝的赏识,但终未被任用。直到绍熙四年(1193年), 51岁时,他列入礼部的进士试,考中了状元。他在中状元后的报恩诗中说:“复仇自是生平志,勿谓儒臣鬓发苍”。又在《告祖考文》中说:“亲不克报,报君勿替。70年间,大责有归,非毕大事,心实耻之”。及第后,授签书建康军判官署公务,然而,终因历久“忧患困折,精泽内讧,形体外高”,于绍熙五年(1194年),52岁就病逝了。陈亮身后40年,他的著作被编纂为《龙川集》行世。

汗青文学成就

陈亮力主抗金,曾多次上书孝宗,否决“偏安宁命”,痛斥秦桧奸邪,倡言恢复,完成故国统一大业。他的政论文、史论,如《上孝宗皇帝书》、《中兴五论》、《酌古论》等,提出“任贤使能”、“简法重令”等刷新图强谈吐,无不以功利为依归。其哲学论文,具有朴实唯物主义思惟,为永康学派的代表。他首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并对理学家空口说“尽心知性”,调侃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他还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所作文章,说理透辟,笔力纵横驰骋,风格激昂激动,自称"人中之龙,文中之虎",可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发万古之心胸”(《甲辰答朱元晦书》)。

陈亮有词74首。他的爱国词作能连系政治议论,自抒胸臆,曾自言其词作“生平经济之怀,略已陈矣”(《水心集》卷二十九《书龙川集后》)。如〔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念奴娇〕《登多景楼》:“凭却山河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以及〔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长者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等,其爱国愤世之情,激昂激烈,风格磅礴,与辛弃疾词风邻近似。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陈亮作词,曾自述:“本之以方言俚语,杂之以街谭巷歌,抟搦义理,劫剥经传,而卒归之曲子之律,能够奉百世豪英一笑。”(《与郑景元提干书》)所作除爱国豪壮之词外,亦有艳丽、闲适、应酬和投赠、祝寿之作,个中如〔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虞丽人〕“春风荡扬轻云缕”等,颇为清幽闲淡,疏宕有致。然而他的应酬、祝寿之词则多半无甚新意,但“不作一妖语、媚语”(毛晋《龙川词跋》)。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龙川文集》40卷,今不见传本。有明成化刻本30卷,明万历、崇祯刻本,史朝富刻本,均为30卷。通行本有《国粹根基丛书》本,《四部备要》付梓本。1974年中华书局出书校点本《陈亮集》。

《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陈亮《外集》词4卷,今不传,现存《龙川词》,有明《唐宋名贤百家词》、明毛晋汲古阁本。《四库全书》、《续金华丛书》、《四部备要》均用汲古阁本。《全宋词》用毛刻并据明钞校正,又加辑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