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白酒的历史

2019-09-15 04:01:08 暂无 阅读:1140 评论:0

中国文化是一种慕古文化,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如许注重汗青,把祖先的事迹有意识地保留下来。从先秦的纪年史(春秋)起,汉代司马迁有上溯至黄帝以迄汉武帝时代的(史记),此后每个朝代都有正史,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习惯的转变改造,也记载天文地舆、礼乐轨制、科学手艺的重大事件。既然很早中国就有了酒,那么酒的发现应该记在(史记)的(五帝本纪)或(夏本纪)中,但(史记)的这些时代的史事中没有发现酒的记录。后来的史书和各类典籍中关于第一个造酒者的记载,都是凭据并弗成靠的古代文献而来的。

白酒的历史

中国现存的先秦古书中,不提到酒的书是很少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铭刻在铜器上)都有“酒”字。古文字简洁,“酒”字作“酉”,写法都像是一个陶罐的式样。再推上去,西安半坡村遗址所挖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摆布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和金文中的“酉”字外形的罐子;至于距今四千年前的山东大坟口遗址的挖掘中,已有大量的搏、豆、杯等盛酒的陶器,证实那时喝酒已相当遍及和讲究,酒文化的成长已有了相当水平。

白酒的历史

春秋时代,从科技史和民风学的角度而言,是一个酿酒与喝酒同趋大盛的时代。人们不光运用“天然发酵”酿酒,并且发现了曲粟酿酒,相当遍及地把握了“固态发酵法”与“复式发酵法”酿酒。《尚书·说命》记载殷王武丁与大臣的对话:“若作酒醴,尔为曲蘖。”曲是酒母,又叫酒曲;蘖是麦芽、谷芽之类的糖化发酵剂。曲酿法和蘖酿法都是“固态发酵法”,但曲酿法战胜了蘖酿法糖化高、酒化低的瑕玷,并使糖化、酒化两种步伐同时进行,互相催化,提高了酿酒质量,缩短了酿酒过程,因而称为“复式发酵法”。这是科技史上的一猛进步.也能够说是四大发现之外,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现,比欧洲人领先了一千多年。

白酒的历史

春秋时代,有一个“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此典本出《庄子·肤筐》,但对它的注释有两种说法。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庄辅音义》称:

楚宜王朝诸侯,每恭公后到而酒薄,宣王怒。恭公日:我,周公之后,勋在王室,送酒已失礼,方贵其薄,毋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乃兴师与齐攻每。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楚以香为事,故梁得围邯郸。

白酒的历史

故事说的是,楚宣王会见诸侯,鲁恭公后到而且酒很稀薄,楚宜王甚怒。恭公说,我是周公之后,勋在王室,给你送酒已经是有失礼仪和身份的事了,你还求全酒薄,不要太甚分了。于是不辞而归。宣王于是与齐国一路兴师攻鲁国。梁惠王一向想攻击赵国,但却怕惧楚国会匡助赵国,此次楚国有求,便不必再担心楚国来找麻烦了,于是赵国的邯郸因为食国的酒薄不明不白地做了牺牲品。“鲁酒”也成为通俗酒或劣质酒的代名词。

白酒的历史

另据东汉许慎所注西汉刘向《淮南子》,则是此外一种情形:

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餐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

无论实情若何,这个典故不光反映其时的酒已经深人到军国政治生活之中,更主要的是.它弯曲地透露出春秋时代列国酿酒讲究质量,你追我赶的社会实际。

在西方,古代的酒首要是葡萄酿造的,这从那一带的神话传说就能够看出来。中国古代酿酒原料都是粮食,葡萄直到西汉武帝时代才从西域传人。古书上说“少康始作秫酒”,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代君主;秫是一种黏性的黍,北方人称为“黄糯”。到了商代又有“黍酒”、“稷酒”,都是粮食酒。周朝末年战国时期,屈原的《九歌》里才显现“椒酒”、“桂浆”;汉朝今后才显现了花色繁多的“菊花酒”、“枣酒”和不堪列举的药酒。这些酒仍然是将花和药配制在粮食酒里变成的。跟着葡萄的传人,也许东汉时西部的凉州(今属甘肃)一带才显现了少量以葡萄酿造的酒。

白酒的历史

酿酒用的曲也早已发现。《尚书·禹贡》提到大禹划定的荆州贡品中,有“著茅”一种,汉代经学家郑玄注道:“替茅,茅有毛刺者,给宗庙缩酒。”缩酒,就是滤酒去糟粕的意思。有酒浆需要过滤,就决非天然发酵,而是用酒曲酿造的了。《禹贡》是战国时人追记的书,未必完全可托,但以甲骨文中“酒”字显现之多,周武王鉴于商封王的因酒亡国而作(酒浩),贡思拐《齐民要术》可知至迟在殷商时已经大量酿酒,非有酒曲弗成了。因为酿酒要用曲,所以酒又有“曲菜”的别号。关于古代制曲法,北魏贾思怒著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

白酒的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