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钱培荣:记先师孟小冬夫人

2019-09-26 05:11:16 暂无 阅读:1822 评论:0

按:钱培荣师长,香港人士,自1917年起即研究京剧,先学谭派,后学余派。40年月去港、日经商,从孟小冬学余派艺术。1952年正式拜孟小冬夫工资师,天世界办公室后即到孟家学戏,由王瑞芝操小声琴伴奏。每晚6时学到深夜12时,每段声腔至少要唱数百次,必需将声腔内的演唱技能,如情绪、顿挫顿挫、徐疾干劲等收放适宜今后,再高声演唱数百次,以达精美绝伦为止。天天进修,天天吊嗓,有十余年之久。拜师数年后,孟小冬让钱演义务戏《武家坡》一剧,为病院募款,孟亲自为钱排戏月余。孟小冬于1967年迁居台北后,钱培荣每年由日返港路经台北时,天天必往孟处持续进修,在台北居留数月返港,每年如斯,直至孟作古为止。前后学了《御碑亭》、《二进宫》、《战宁靖》、《失空斩》、《捉放宿店》、《乌盆计》、《搜孤救孤》、《定军山》、《武家坡》、《珠帘寨》、《骂曹》、《洪羊洞》等戏。孟为钱说戏非常严厉,采用了余叔岩的传授法。钱培荣师长历久从孟学戏,得其精髓。现钱培荣师长在港、台、日等积极倡导京剧艺术,为振兴成长我国的京剧艺术竭尽全力。

先师孟小冬于1977年逝世。

先师孟小冬是三代梨园世家。原籍山东。祖父叫孟七(艺名,本名不详),工武生、武净,避乱迁居上海。孟七生子6人,孟小冬的父亲行四,名鸿群,工武老生兼武净;三伯鸿荣,工武生,有名于时,后更名小孟七,六叔鸿茂,先工文武花脸,后改丑角,驰誉沪上。

孟师生于上海,能够算得上是“上海人”。乳名若兰,本名令辉,艺名小冬。9岁从仇月祥学老生,12岁在无锡新世界登台表演,14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表演,同台演员有老旦张少泉(李丽华之母)、武旦粉菊花等。

钱培荣:记先师孟小冬夫人

孟小冬便装照片

孟师18岁赴北平深造,拜陈秀华为师。北平梨园行有个不成文的礼貌,凡外来的伶人,不管在外省已坐过科、拜过师,必然要在北平再拜一次师,方可取得梨园公会的会籍,才能出台演戏。宗余的角大多拜陈秀华、鲍祥瑞、张春彦等为师。外来的伶人拜师,少数是为了真心学艺;大多数只是为了取得北平梨园公会的会籍,以便能够在北平演唱。

孟师是为了真心学艺,她矢志进修余派艺术,她碰到余师长表演时,必往观摩,细心视察余师长表演时的身段等等。她一方面向陈秀华、孙佐臣进修字眼、唱腔,对余派票友也常往叨教。北平名票李适可对余派声腔有相当研究,孟师也常往叨教。她多方学余、虚心求教的精神,和当初余师长的学谭精神完全沟通。所以在私淑余师长的时期,就比一样学余老生凌驾一筹,拜师今后更升堂入室,尽得精髓,成为余派的嫡传者了。

1925年,孟师拜陈秀华后专演余派老生戏,先后在北平前门外三庆园、城南游艺园、新明大剧场等处表演,那时孟师已唱大轴,挂头牌了。

钱培荣:记先师孟小冬夫人

孟小冬游戏照片

孟师常演剧目有《四郎探母》、《失空斩》、《捉放曹》、《奇冤报》、《打鼓骂曹》、《珠帘寨》、《御碑亭》、《盗宗卷》、《武家坡》、《黄金台》等。天津法租界新新剧场有一次约孟师和郝寿臣合作表演《失空斩》、《捉放曹》,有一天,孟师演大轴《奇冤报》,郝寿臣的压轴《荆轲传》。那时郝寿臣已成天气,但自愿把《荆轲传》放在压轴唱,可见孟师其时的声势和地位了。天津有一次演义务戏,孟师与尚小云在春和大剧场表演《四郎探母》,相当惊动。在北平的小型义务戏中,孟师与尚小云也常演《四郎探母》大轴戏。这也能够解说孟师在拜余师长为师前在老生界的地位。

1938年,余师长收李少春、孟师为徒。余师长授艺是因才施教。若是学生融会力强,肯用功,余师长就不保留地倾囊以授,极为卖力。学生在没有获得余师长认为写意的水平时,绝对不许上台演唱。李少春有武生功底,余师长教他《战宁靖》、《定军山》、《洗浮山》等戏。孟教师于唱做,余师长教他《洪羊洞》、《搜孤救孤》、《失空斩》等戏。余师长能因才施教,实在是一位好先生。孟师能合营余师长的教戏前提,所以也尽得真传。

余师长说戏要在他情绪好、兴致高的时候,往往是在深更三更抽足大烟今后才起头说教。你没有完全学会,余师长就不往下教。所以,跟他学戏的人必然要有长长的功夫、耐耐的性儿,以铁杵磨针的毅力,才能学到玩艺儿。孟师私淑余派多年,并从陈秀华、孙老元那边已学到相当根蒂,又加上天资聪颖,又用功,所以一点就透;天天同琴师王瑞芝往余家学戏,王瑞芝以小声胡琴助孟师进修。孟师侍奉余师长有如侍奉双亲,与二位师妹(余师长的二位女儿)情同手足,对余府老妈、门房等时有犒赏,是以分缘极佳。

孟师拜师获得真传后,在北平表演《洪羊洞》、《搜孤救孤》,各演了二次,副角有裘盛戎、李春恒、慈瑞泉、鲍祥瑞、魏连芳等。孟师露了这两出戏今后,因为剧艺精湛,声誉日隆,人人目为余师长重现,这是孟师演戏史上的最岑岭时代。

钱培荣:记先师孟小冬夫人

孟小冬之《秘诀寺》

1949年孟师赴港假寓,深居简出。我和王瑞芝、任莘寿、郭晓农等天天到孟师处学戏、吊嗓。孟师吊嗓时,由我用钢丝灌音机灌音。孟师起头为我说的第一出戏是《二进宫》,其时也曾录了一小部门。

1952年,我正式拜孟师为师。其时赵培鑫早已假寓台北,我函告他来港观拜师礼。其时我劝赵培鑫乘此机会同时拜孟师为师。拜师后我天天到孟府学戏,由王瑞芝操小声胡琴助学。孟师天天说戏有六七年之久。赵培鑫因寓居台北,失此天天学戏的黄金机会,实太可惜。孟师因亲朋均在台假寓,为避免孤寂,于1967年迁居台北,她因身体亏弱而闭门静养,过隐居的生活。孟师到台后从未吊嗓,港台票友前去孟府求教者颇多,国剧界后起之秀及电视演员常为她家座上客,也颇热闹。我每由..返港路过台北时,亦必停留一二个月,天天往孟府求教。

钱培荣:记先师孟小冬夫人

1952年孟小冬收赵培鑫、钱培荣、吴必彰为徒

1976年,孟师时年69岁,因为“庆九不庆十”的习惯,人人于11月16日(阴历)向孟师祝寿,港台门生及亲朋等都来拜寿,热闹不凡。就因做寿二天,孟师感受太累,又兴奋,一向到岁尾身体都欠好,又闹伤风,精神疲劳,哮喘更见厉害。孟师因抽烟年久,又患了肺气肿的病,这一次就感受不克恢复。过年后,1977年5月25日,在一阵猛烈哮喘之后,人晕厥曩昔。家人立刻把她送往病院,剖开喉管,把痰吸出,但仍晕厥不醒。延到26日午夜,终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症作古,享年70岁。

孟师生前灌音均在寒暄场中所录,此等灌音,我认为不克代表孟师的艺术。孟师生前吊嗓灌音,大部门由我所录,其时不外是随便吊唱的,毫不愿撒布出外。孟师逝世后,各界要求将孟师遗音供之于世。是以,不得已只能从遗音中遴选对照好的供应撒布。

1947年,孟师在上海中国大剧场义演《搜孤救孤》二场,其时有从北平、四川等地乘飞机来沪观剧者,票价暗盘涨逾10倍,可见其时孟师艺术风靡全国,此乃最后一次义演,此后她回绝舞台,以迄逝世。

1987年10月,钱培荣写于..横滨,时年84岁。

(《文史资料选编》35辑)

怀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