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上古神兽——鱼龙

2019-09-26 05:14:04 暂无 阅读:944 评论:0
上古神兽——鱼龙

追本溯源

鱼龙,又称鸱吻、螭吻、鸱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龙生九子之一。鱼龙口阔喉粗,生平好咬,殿脊两头的卷尾龙头是其形象。外形像短身鳄装上鱼尾巴,这位龙子喜欢研究险情,喜欢喷水,也喜欢吞火。

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鹞鹰,是水精,能喷浪降雨,能够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上古神兽——鱼龙

鱼龙起先并不是龙形的,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形的。到清朝今后龙形的鱼龙起头增多,外观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横目做张口吞脊状,有的造型背着一柄宝剑,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称作“好望者”。据说鱼龙能吞万物,咬住不放,就请祂负责关照衡宇建筑横脊,维持其坚硬。因为它还喜欢登高俯瞰、喷洒水柱,是以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灾的祥瑞物。

鱼龙因常被安放在建筑正脊的两头,故又称“正吻”,是整个建筑的最高点。其名称从“尾”到“吻”,形态由“鱼”到“龙”,反映出鱼龙的形成有区域差别。

上古神兽——鱼龙

文化内涵

前人在建筑宫殿时,对于迎接和安装鱼龙也是极为正视的。现中国第一汗青档案馆中存有一份乾隆十五年总管内务府关于寿皇殿工程的奏折,个中具体记载了清代皇家迎吻、安吻礼仪的仪程内容。

上古神兽——鱼龙

奏折问题为“乾隆十五年四月二十六日,奏为恭建寿皇殿工程迎吻、安吻礼仪事”,文载:“寿皇殿工程迎吻、安吻应施礼仪,请照安佑宫之例。

其迎吻、安吻之吉期令钦天监敬谨选择,得乾隆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庚子,宜用卯时迎吻。蒲月初一日壬寅,宜用辰时安吻。其迎吻之日,吻上所用贴金、银花二对,大红缎二方。前设龙旗御杖各一对,和声署作乐引行。其抬夫等俱穿驾衣,进正阳门,东安门,由东栅栏进景山南门,所有在工堂司并内务府执事官员齐集,俱穿蟒袍朝服。是日,致祭琉璃窑神,正阳门、寿皇门门神。”

可见,在清代,“迎吻”与“安吻”是一项非常肃静的礼仪运动,也表清楚鱼龙在前人心目中的主要性。

上古神兽——鱼龙

分歧建筑所使用的鱼龙巨细也分歧,在烧造和安装上均有所区别。一样小型建筑所使用的鱼龙因为体积小,轻易一次烧造成型,但有些大尺寸的鱼龙需由数块空心琉璃砖组合砌筑而成,拼接形式又分为两拼、三拼、四拼、五拼、七拼、九拼、十拼、十一拼、十三拼。个中以故宫太和殿正脊鱼龙为最大,通高3.4米,重约4.3吨,由13块琉璃构建拼接构成,即“十三拼”,如斯体量硕大的鱼龙配以华美雄健的龙纹,凸显出皇家的威武和风格。

实际影响

晋代文献中已经显现了“鸱尾”一词,据《宋书》所载,“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正月,鹊巢太极东头鸱尾,又巢国子私塾西头。”其外形雷同鱼尾,尾端进取,曲向正脊,鱼龙在建筑物上的造型逐渐具象。

上古神兽——鱼龙

南北朝时的鱼龙不上釉,尾身竖直、尾尖向内卷曲,外部又镌刻出鳍纹,很显然只凸起鱼龙的尾巴。厥后,鱼龙逐渐演酿成龙头形,材质也从裸陶变为釉陶。

上古神兽——鱼龙

古代鱼龙对照有特色的是唐代华清宫遗址出土的三彩鱼龙。此物为残器,长50厘米,残高约60厘米,厚约25厘米,红陶质,釉色以绿、褐为主,内空上窄下宽。两侧采用模压和手工镌刻相连系的建造技法,其阔口如盆,獠牙厉害,横目圆睁,面容凶恶,此外还有腾云跨风的双龙纹。唐代鱼龙的龙头造型影响深远,之后历代皆以此为根蒂。

上古神兽——鱼龙

晚唐时,鱼龙的外形也发生了转变,下部为张口吞脊的龙头,上部则仍连结与鱼尾相似。宋代张诫所著的《营造轨范》中的“用鸱尾之制”,明确了各类衡宇上鱼龙的尺寸规格。金元时期,龙形起头增多,尾部渐有向外卷曲的趋势。明代鱼龙尾部完全向后卷起,龙面前视,身上多雕饰小龙,鳞飞爪张,颇为雄壮。

上古神兽——鱼龙

清承明制,鱼龙形制虽连结了明代的特征,但在纹饰及细节上照样存在必然的差别,有着本身的时代特征。鱼龙的龙头面向正脊,横目圆睁,两腮鼓胀,鬣毛卷曲,龙发潇洒,龙口咬住正脊,背一把宝剑,整体造型华美夸张,立体感极强。

中国传统建筑精妙绝伦,并且每一个构件都能够说别有意义。鱼龙同时具备象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是中国建筑史上弗成或缺的文化符号。

上古神兽——鱼龙

传统文化对风水应用的传说

鱼龙的特质是预见先机的先天和执着的个性,安置鱼龙能够不乱气场、挖掘机会,避免突发灾难。

上古神兽——鱼龙

鱼龙喜高处,放置视野广宽的处所,可破风水之煞,又因其性不怒自威,能镇宅、保安然。

鱼龙属水性,能化解火旺、躁急引起的灾难,也是治理干部的捍卫神兽,有利于镇定事态、安抚民心。

鱼龙摆放在家中书房,可催旺文贵,促进进修成就优异。匡助就业者供应升职及创业机会,令工作顺利如意,夺得冠军。

上古神兽——鱼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