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2019-09-30 07:28:05 暂无 阅读:670 评论:0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人人知道范仲淹根基上都是经由他的那篇到处颂扬的《岳阳楼记》,可是范仲淹不只是一个文学家那么简洁,他照样一个政治家,并且不只是一个政治家,照样个热衷于改造的政治家,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的北宋名臣范仲淹吧。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卒于公元1052年。字希文,姑苏吴县(今天的江苏姑苏)人。他的父亲名叫范墉,在五代十国时期在钱镠的吴越国仕进。宁靖兴国三年(公元918年)吴越降宋,范墉随钱镠归宋,曾担当过武宁军(今徐州)等地的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少小的生活十分贫困,2 岁失怙,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淄州长山(今天的山东邹平东)的朱文翰家,把他更名成朱说。

范仲淹长大后知道本身的出身,就勤苦自强,赴南京应天府(今天的河南商丘)书院肄业。他进修十分的耐劳,《宋史.范仲淹传》对他的进修耐劳情形是如许记载的。“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克堪,仲淹不吃力也”。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功夫不负吃力心人,支付总会有收获。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一举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这一年范仲淹26岁。两年后因为政绩超卓,被改任毫州(今属安徽)集庆军节度推官,于是就上表恢复姓范。

范仲淹所生活的北宋时代,恰是处在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其时吏治靡烂,财务危机严重,农民与士兵络续揭竿而起。边境上,契丹与党项结成犄角之势,络续南扰东犯。此时的大宋王朝能够说是在荣华的表象下,危机四伏。

年青年头的范仲淹身在宦海之中,天然是对其时权要政治的靡烂和基层公民的疾吃力是很认识的,所以他掉臂本身其时位卑职小,多次上书议政,进展可以刷新政治、富国强兵。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上书指出军备废弛、仕宦冗滥等时弊。天圣五年(1027),他又写了洋洋万言的《上在朝书》,认为军备不坚,表里奢靡,国用不足,缺乏贤良官员,世界危机四伏,形势十分严重,必需进行厘革。

范仲淹的这两次的上书,固然没有被采纳,然则却给宰相王曾等人留下范仲淹直言敢谏的深刻印象。一年后,范仲淹就被调入国都出任秘阁校理。然则却因为他刚直不阿,几回因忤逆显贵而被贬为处所官。仁宗登极后的前几年,章献太后(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七年,范仲淹因为上疏太后,要求还政于仁宗,被出为河中府通判,移陈州。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刘太后死,仁宗亲政,感念范仲淹的劳绩,马上就把他从陈州召回国都,并且还升成了右司谏。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这个时候仁宗与皇后不和,决意废后,并获得宰相吕夷简的死力支撑,范仲淹作为台谏官员和一些同僚一路到政事堂质问宰相废后的原因,并预备和他一路到皇帝眼前打讼事。

你想啊,这废后正本就是宋仁宗的主意,这范仲淹的下场就可想而知了。右司谏是一定做不成了,范仲淹又马上被出为睦州(今天的浙江建德)知州。六月,又改任姑苏知州。

范仲淹不愧是个能臣,就算是在处所上,他依然干的很超卓。他在那边兴修水利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为本地改善了民生。也恰是这个劳绩,在出京两年后的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十月,范仲淹再次被召回朝廷,此次做的官是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随后又改任权知开封府。

要说这宋仁宗还真不错,对范仲淹更不错。不只不记范仲淹的仇,还刷刷的往上升官。然则这范仲淹可不是一个消停的主,他的眼里可揉不得半点沙子。

进京后的第二年,范仲淹因为不满宰相吕夷简的擅权营私,他就将京官晋升情形绘成《百官图》进呈给了宋仁宗,不只如斯,这范仲淹能写啊,他又写了《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良论》、《近名论》、《推委臣下论》等四论一路献给了皇帝。

这一会儿可捅了马蜂窝了,引得宰相吕夷简盛怒,在皇帝眼前求全范仲淹,那的确是火药味十足。《续资治通鉴长编》是如许记载的。“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

吕夷简给范仲淹定的罪名,按如今的标签说就是“越位、拉帮结派、调拨”,这可是其时封建社会作为臣子最大的罪过了。于是昔时的蒲月,范仲淹就被贬为饶州(今天的江西鄱阳)知州。而和范仲淹一路上书的同僚,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愤而为范仲淹鸣不屈,究竟也被出为处所官。其时人把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四人誉为“四贤”。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范仲淹在这段时间内,先后在亳州、泰州、河中府、睦州、姑苏、饶州、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地本地方官,他同情公民的困吃力,施政以养民为先,将成长生产放在首位。举两个范仲淹做处所官兴修水利的例子。

1.泰州任盐官之时,他目睹这一带浪潮泛滥,淹没大片良田庐舍,对公民生命和生产组成严重威胁,就上书朝廷,死力主张构筑海堤。在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支撑下,范仲淹被录用为兴化县(今属江苏)县令,主持构筑捍海堰。在范仲淹、张纶等人的起劲下,在天圣六年(1028)修成一条总长150 里的捍海堰。此后,泻卤之地化为良田。两千多外逃户陆续还乡,农业、煮盐业等稳步成长。滨海人民为表达感谢之情,将捍海堰定名为“范公堤”。

2.景祐元年(1034)九月,姑苏洪水,农田积水难以渗出。知州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疏五河,导太湖之水入海。他亲自立持了疏浚工程,使姑苏绝大多数区域清扫了积水,恢复了正常的生产。

范仲淹不光仅是一个超卓的政治家,一个能干的官员,同时也是一个军事家。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竖立大夏国,史称西夏。此后,宋夏决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处于挨打的局势。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这时的宋仁宗就想起了范仲淹,就把他改任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没过多久又改命为陕西都转运使。康定元年(1040)蒲月,夏竦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和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而此时的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三十六处堡寨全被西夏荡平,形势相当危机。康定元年八月,范仲淹激昂..,要求兼知延州。到任后他首先镌汰老弱,整备戎行。将手下一万八千名流兵分为六将,每将三千人,指定专人负责练习,戎行斗争力大为提高。

为了可以有能力招架西夏人的攻击,范仲淹一面修复城寨,同时招还流民垦荒,招募商贾商业,将延州建成了一座战备充实的军事要塞。

范仲淹上书朝廷认为和西夏的战争应该防御为主,范仲淹的设法是有来由的,其时的宋军无论从战备照样武士的本质上,都已毁败不胜了。而西夏戎行人数虽少,但斗争力很强,尤其是马队。正如《宋史》所记载的那样。“军备废而不修;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工具朽腐,城郭隳颓”。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范仲淹否决轻率冒进,主张焦土政策,进行持久的防御战,但未被朝廷采纳。康定二年(1041)二月,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次年闰九月的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悉数战败,各稀有千将士战死。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宋复置陕西四路都布置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总四路之事,由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的范仲淹与秦凤路韩琦、鄜延路庞籍分任,以合力增强西北边防。

这是范仲淹首次担当军事方任之职,他和韩琦、庞籍确定了以戍守为主,攻守连系的计谋。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作为屏障,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擅长骑射的本地公民以增补戎行,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为历久作战做好了预备。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宋夏接壤处还散居着不少骁勇强悍的羌族部落,这是宋夏双方都在积极争夺的一股力量。范仲淹亲自巡视诸羌,和他们约法三章以配合对于西夏。众蕃部纷纷归附宋朝,如许西夏就一步步的陷于孤立。范仲淹居边三年,与士卒安危与共,宋朝的防御力量大为增强。庆历四年(1044)蒲月,宋夏杀青订定合同,李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自号夏国主。就此恢复商业,宋每年赐夏银7.2万两、绢帛15.3万匹、茶3万斤。

庆历三年(1043),因为朝政的靡烂,大快人心。士兵王伦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动员起义,陕西商州张海、郭邈山向导饥民起义。固然这些起义最后都失败了,然则也因引起了有其时的识之士的小心,他们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厘革,贪图拯救大宋王朝的统治危机,这中央范仲淹就是超卓的一个。

宋仁宗其时也熟悉到了改造的势在必行,所以就开放言路,擢用了欧阳修、余靖为谏官。庆历三年四月,名扬边陲的范仲淹、韩琦被召回国都担当枢密副使,七月,又升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相),起头进行改造。宋仁宗迫于内忧外患,孔殷的进展范仲淹等人拿出厘革方案。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上了有名的《十事疏》,作为系统改造的根基方案。这十事包罗: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军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号令。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仁宗悉用其说。范仲淹提出的十事,绝大多数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时称“新政”,史称“庆历新政”。政治上,限制恩荫,惩处贪官,严厉按政绩审核官员。改造科举测验,选拔治理国度的人才。教育的内容除了经义外,应教授必然的根基花样,如算术、医药、军事等。立法要慎重,法令必需严厉执行,守信于民。经济上,减轻徭役、兴修水利、成长生产以拯救财务危机。军事上,在东京开封府区域招募民兵5 万人且耕且战,既可省养兵费用,又可增强京师守卫力量。增加戎行的斗争力,从士兵中选拔人才。这些改造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焦点就是清算吏治。范仲淹进展经由权要政治体系的改造,拯救宋朝的危机。

如许一来就限制了权豪的特权,入侵了权要阶级的好处,必然会招致了凶猛的冲击。其时的在朝夏竦等人更是欲置范仲淹于死地,不吝使用出了卑劣的手段。

范仲淹等人也感应政治形势..。正好此时西北形势重要,范仲淹就以宣抚陕西、河东的名义,脱离朝廷。庆历五年(1045)被罢去参知政事职务,出为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富弼、韩琦也被罢枢密副使出任处所官,改造宣告失败。

范仲淹平生在大宋宦海上近四十年,先后在很多处所任处所官,都是业绩斐然。所到之处,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对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成长,作出了卓越的进献。他平生热心于教育,萍踪所至,广为兴学。他曾在兴化、睦州、姑苏、饶州等很多处所竖立学宫,多次礼聘和荐举有名学者孙复、胡瑗比及处所任教。庆积年间,他更是将教育作为新政的一项主要内容推广到全国,兴学活动掀起了热潮。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范仲淹不光本身是一个学识赅博的学者,他更是十分的疼惜人才,也可以发现、培育和珍爱人才。咱们就简洁举几个范仲淹发现和举荐的人才的例子,这些人后来也都功成名就了,说起这些人,人人都耳熟能详。

1.孙复起初不外是一介穷儒,漫游求食。范仲淹发现他的才调后,就给他补一个学职来解决生活问题,并且还亲自指导其进修。孙复后来成为有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2.理学家张载年青年头时爱谈兵事,进展在沙场上有所作为,身为陕西边帅的范仲淹与之面谈,认为他真正的才能不在武功,而在儒学。张载此后勤苦念书,创立了本身的哲学系统。

3.小将狄青在抵当西夏的战争中,作战十分英勇,范仲淹大为赞叹,亲赠《春秋》、《汉书》,狄青后来成为一代名将。

范仲淹先后向朝廷介绍的这些人才,后来都成为了军事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们都是范仲淹一手培育起来的,都各有建树。

范仲淹不光是一位很有思惟的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并且是一位富有才调的文学家,这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他的诗文或写湖光山色,美丽而有情致;或叙事抒情,寄寓弘远理想。范仲淹照样北宋中期诗文刷新的倡导者之一,主张诗文创作要“文以载道”,与社会实际亲切关联。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个中多有寄寓深远、到处颂扬的佳作传世。最为有名的就是那篇《岳阳楼记》了。

庆历六年(1046),他降知邓州时,应友人滕宗谅之请,撰写了一篇风格不凡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宽广襟怀。个中有“先世界之忧而忧,后世界之乐而乐乎”之语。这能够当做他平生的真实写照。

解读历史人物:“忧乐思国事,沉浮持本心”的范仲淹

皇祐四年(1052)蒲月,范仲淹由青州前去颍州(今安徽阜阳)履新途中,病卒于徐州,享年64 岁。宋仁宗亲书其墓碑为“褒贤之碑”,谥文正。

范仲淹平生清廉坚毅,和他家人始终过着极简朴的生活。范仲淹治家甚严,长子纯祐伴同父亲防御西夏,屡立军功;次子纯仁,后任宰相;纯礼、纯粹为官也都以清正清廉著称。

斯人已逝,千载之下仍然是浩气长存,他的那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语句,至今仍是激励人们显现爱国情操的名言警语。其实对于这个精良的汗青人物,不消我们来评价,《宋史》就以早已对他有了论断,并且这个论断也是恰如其份的,这里我们就把《宋史》中对这位忠君爱国,获得封建社会最高谥号“文正”的名臣的论断,悉数摘录如下,作为此文的结尾吧。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世界事,异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俊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克久,然先忧后乐之志,国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前人哉!

参考文献: 《宋史》卷314《范仲淹传》

《范文正公集》卷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8、204、150

《宋史.本纪十二》

《中国断代史.宋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