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伍子胥和伯嚭相同背景,不同性格;阖闾和夫差相同人才,不同命运

2019-10-10 06:31:14 暂无 阅读:1672 评论:0

谈及吴王阖闾的称霸事业,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左膀右臂——伍子胥和伯嚭。

伯嚭与伍子胥的配景是很相似的,只不外他由楚国奔吴的时间相对较晚。事情的原由是伯嚭的祖父与楚国郤宛是同党,后来因为费无极谗谄郤宛,同党伯氏被迫出奔,所以伯嚭就到了吴国,而且做了吴国医生。他同心复仇,经心全意地奉养吴王阖闾以匹敌楚国。

伍子胥和伯嚭相同背景,不同性格;阖闾和夫差相同人才,不同命运

《东周各国·春秋篇》吴王阖闾剧照

今朝看来,这对于吴王阖闾来说,是一件功德,因为他身边除了伍子胥之外,又多了一位认识楚国的强人。

在《吴越春秋》的记录中,伯嚭因为家眷祖先受戮,寻伍子胥的脚步前来投奔吴国。伯嚭协助吴国,旦夕为练习吴军全力,且在“入郢之战”中有很大的劳绩。到了吴王夫差时期,在《吴越春秋》和《史记》中,伯嚭的形象则酿成了——养尊处优、爱财重色,他成了蒙蔽吴王夫差,教唆伍子胥和吴君关系的小人。

令人不堪唏嘘的是,在伍子胥作古之后,吴王夫差也跟着成了亡国之君。然则《左传》中伯嚭的形象,并非如《史记》和《吴越春秋》中所论述的那般残暴、谗谄忠良,也没有明确的收受行贿的记录。他的终局,也并不是死于越王勾践之手,而是以降臣的身份侍奉越国。

伯嚭固然不像小说所言的那样罪孽深重,然则从鲁哀公七年伯嚭召季康子,子贡言:“岂认为礼?畏大国也。大国不以礼命于诸侯,苟不以礼,岂可量也?”以及“反自鄫,以吴为无能为也。”都能够看出伯嚭并非是一位知“礼”制、有远见、具备交际才能之臣,他与“无礼”的君主吴王夫差,正好千篇一律。

以如今的目光来看,伯嚭和伍子胥,二人固然都是楚人,然则他们的性格是判然不同的,而他们的性格决意了各自的命运。

伍子胥和伯嚭相同背景,不同性格;阖闾和夫差相同人才,不同命运

《东周各国·春秋篇》吴王夫差剧照

《越绝书》曾记载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时,天孙骆不敢进忠言,而当吴王要杀太宰嚭时,天孙骆则明确地否决道:“弗成!王若杀之,是杀二胥矣”。由此可知,太宰嚭在吴国的地位,与伍子胥一般主要。也有或者是天孙骆害怕本身会被伯嚭的同党灭口。无论是哪一种情形,我们都能够知晓,在吴王夫差时期,伯嚭必然处于得势的状况之中。

我们都知道,在吴王阖闾在朝时期,伍子胥的地位是高于伯嚭的;到了吴王夫差在朝时期,伯嚭却比伍子胥更被君主注重。二人的行为和命运是完全分歧的:身为吴国臣子,伍子胥尽心到了最后一刻;伯嚭则酿成了重赂轻义、谗谄忠良、导致灭国的奸臣。

伍子胥为人精诚清廉,“外明而知时”,他面临即将身故的处境,依旧“不隐君之过”,可谓是正言忠君,为吴国“诚心诚意死尔后已”的典型;至于伯嚭,他的智商固然高,然则“愚”,他巧语令色,善用鬼域伎俩来侍奉君主,可谓是“残国伤君之佞臣”。

伍子胥和伯嚭相同背景,不同性格;阖闾和夫差相同人才,不同命运

《东周各国·春秋篇》伍子胥剧照

我们都知道,吴国之所可以成就霸业,个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吴王阖闾独到的“用人目光”。伍子胥显现时,吴王阖闾如获至宝——“阖闾从之,楚于是乎始病”。太史公赞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剂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转瞬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吴王阖闾遴选人才、使用人才的目光,是楚国所不克及的。从汗青上也能够看出,是否可以用对人才,比凭借小我之力还要要害。春秋时期,“楚才晋用”等事例,也解说国君选才善任的主要性。

我们都知道,礼贤下士者把握世界,如:齐桓公身边的鲍叔牙、隰朋等人,都是可以治理国度的卓越人物,稀奇是管仲,齐桓公对管仲不计前嫌,采纳了一系列由管仲提出的治国方略和刷新办法;楚庄王委派敢于拚命进谏的伍参、苏从主持国务,最终“一鸣惊人”,使楚国强大;秦穆公重用百里奚,委以国政,使秦国表里安宁,国力充实。

伍子胥和伯嚭相同背景,不同性格;阖闾和夫差相同人才,不同命运

《东周各国·春秋篇》齐桓公剧照

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君王身边,必需有很多忠勇刚烈的大臣辅佐。在吴王阖闾的身边,就有来自楚国的伍子胥、伯嚭作为左膀右臂来治理国度。然而,吴王夫差即位后,他独行其是,不听五十年迈臣伍子胥之劝,失去了毁灭越国的最佳时机。不光如斯,他还将伍子胥赐死,最终导致吴国逐渐衰败并覆灭。

从吴国的兴盛衰亡史中,就能够看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对于一个国度和君主来说,是何等的要害。

伍子胥在临死之前曾预言吴国定数短暂,若是我们理会伍子胥的心中所想,那必然是——吴王夫差亲小人、远贤臣,不肯意“近取胜”,反而“远取祸”。正如伍子胥所言,吴国的衰亡,也就成了必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