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2019-10-10 20:36:58 暂无 阅读:1517 评论:0

原题目:周恺《苔》:我们需要如许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处所记忆

《苔》:周恺,一个晚清家眷,一出袍哥传奇,一曲时代挽歌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苔》的故事发生地明确锁定为乐山,周恺显然下定决心来写一部他故里的断代史。隔着这么长远的距离却又要写出“临场感”,这恰是小说要迎接的挑战。它与汗青研究之类的非捏造写作分歧,不光要求作者收集和研究原始素材的能力,更考验作者的想象力和从新组织叙事的能力。不像好多从小我履历出发的年青年头作者,周恺一起头就倾向用第三人称讲述“他人”的故事。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这部长篇从一个回乡重整家业的处所绅耆李普福寻找新生儿替代和再续家眷香火写起,以桑农刘基业的两个儿子的分歧命运为两条线索,中央穿插了甲午战争、庚子拳乱、新学的鼓起、科举的终结、保路活动等汗青事件,把大清政权的危机、否决派的滋长、机要会社的活跃、处所秩序的迭代、人人族没落的故事,渐次编织在周恺的故里地舆的经纬收集上。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跟着叙事线索的睁开和文学细节的放大,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目睹面前发生的一切。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史学的代表人物史景迁和孔令飞等时常也要收纳文学作品这种非信史材料,甚至吸取文学叙事的写法。周恺在这部小说中对哥老会和民间手工业行会的规条和瘦语、处所团练的层级和组织体式、农业生产和贸易畅通的各类环节、妓寨和烟馆的空间场景、蜀地民风的细枝小节、清末学制和课程的设置等等的仔细还原,已经达至学术研究和野外查询的正确要求。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苔》对李劼人的“大河三部曲”的师承陈迹是非常显着的,但让周恺区别于李劼人的,恰是他们各自写了分歧的“处所”:李劼人写的是成都区域,周恺写的是乐山区域,尽管共享了四川一省的汗青和文化资源,但它们分属两人文学世界分歧的“原乡”。每个“处所”,大至一国、一省、一城,小至一个街区、一个村庄,都有各自的基因暗码。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阅读《苔》如同赏识一件职人手作,它以经年累月的劳动打磨而成,你不知道它的窍门在哪儿,但圆滑的语感和复杂的故事肌理让你惊异不已。又如同在市井陌头茶馆听人摆龙门阵,只见人多口杂,人声鼎沸,但说法千头百绪,真假莫辨。它涉及的人物八门五花,都是动荡时代里如苔草般附土求存的生命,在方言和处所情况的包裹下,个个都带有川人的性格因子。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从精明的土豪李普福,到狡黠的贱民刘基业;从懵懂成长的李世景,到沦为流寇的刘太清;从不苟言笑的书院山长袁东山,到激进勇猛的革命党人税相臣;还稀有不清的次要人物和浩瀚的女性脚色,但小说没有女主角,独一着墨较多的是李普福的幺姨太,因与刘基业私通而被溺毙。如同徐皓峰的一部民国小说《大日坛城》一般,《秋苔》写的也根基上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乐山和四川的读者应该感激周恺,他为本身的故里写作了一部布满处所风情和民间野趣的大传。《天南》曾经的作者阿乙和任晓雯比来出书的《早上九点唤醒我》和《大好人宋没用》也是睁开处所书写的长篇作品,前者聚焦江西瑞昌,后者聚焦上海,都是他们各自的出生地。

周恺《苔》:我们需要这样的文学作品,来激活我们的地方记忆

我们的生命被造物主投放在一个不克自择的地舆上的小点,跟着我们的成长,这个生疏的空间慢慢变得熟悉,慢慢酿成承载记忆的一个处所,当我们离井远行,它酿成了我们络续想念的原乡。在全球化无远弗届、人与事激烈变迁的时代,我们需要如许的文学作品,来留存我们的处所常识,激活我们的处所记忆。

起原:实话实说真的好难(搜狐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