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2019-10-14 05:32:01 暂无 阅读:871 评论:0

“十年驱驰海色寒,

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

明朝戚继光《望阙台》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初衣解诗: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你可以猜出作者的岁数吗?至少我其时的直觉,这小我必然在40~60岁之间。因为气息如斯的沉定老健。

十年驰骋在海上,海水波光粼粼,海色深寒。

我作为一个孤臣,在此登高,北望国都。

这秋天的繁霜,都是我心头的血。

它们向北方的层层山峦洒去,化作了山上一片片秋叶红啊!

我的直觉是一个老将军的表情,激昂沉郁,誓死报国。

然则等我检索资料,我才发现,其实年青的人也有如斯的密度。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首诗是汗青上有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他35岁的时候所做。34岁,白居易正式进入公务员的岗位,照样小白一枚,34岁,李白还没有成名,正落拓地晃荡在名山大川,34岁,我相信杜甫却是可以写出如许的诗句,不外他谁人时候,还没有遭遇安史之乱,杜甫沉郁的诗风是在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34岁南宋的辛弃疾会写豁达激昂的诗词,然则没有他上疆场的机会。

从古到今,将军的留诗很少,34岁的戚继光,却已经在抗倭疆场履历十年。当然在这10年的主场,他用兵妙计,打得倭寇稀里哗啦。这个稀里哗啦并非是紫倭寇不胜一击,不然也不会用10年之久。王师所向,戚家军勇武练兵,在海域保家卫国,历经吃力战。

34岁的戚继光时任福建总督,在福建的福清县的海口城的山上,他建了一座高台。这座高台是否能够望到海,我如今并不知道。然则我相信戚继光站在这个高台上,他相信他的背后是一片海,他的目光越过森林浸染的千峰,所向的是北方的国都。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这是一个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卓越人物。16岁的时候他就继续祖上的地位成为了登州卫批示佥事,这是一个世袭的职务,得知于他的祖上追随朱元璋奋勇杀敌死在疆场,戚家的子孙是以拥有了世袭罔替的官职。然则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在明朝好多世袭的官职,它们的官二代官三代,官四代,一代不如一代。所谓世袭,不外是拿着朝廷的俸禄,啃着祖上的荫封。

然则戚继光却纷歧样,明朝到了嘉靖年间,士兵的斗争力已经非常的弱了,这些老兵油子,平时药物阳痿一下照样能够的,真正碰到海盗一般凶残的倭寇,就毫无斗争力。戚继光看出了问题地点。他在实战中遭遇过错败,也总结了好多经验,这经验,浓缩到最后,就是在27岁的时候,他练习了一支让倭寇心惊胆战的戚家军。

“十年驱驰海色寒”,这个中央的密度就在这里。这不是文人的望风吟月,风花雪月,这是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沉淀出来的厚重。有过错败,总结过经验,将战士磨炼成一支战无不堪的戚家军,直面疆场的刀与血,这是凝重的将军之笔。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孤臣于此望宸銮”,这是爱国之心,在中国古代,国都和皇帝的宝座就代表着国度的运行,尽忠于皇帝,就是尽忠于国度。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18岁的时候看到沿海公民被倭寇抢掠的残象,曾经发出了一句誓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那么他一旦把握了权力,实践的也就是如许的誓言。戚继光背后是认为是一个军事天才,然则我更认为他是在历次的战争和磨砺傍边,敏捷的成长,个中处心积虑的,就是他的鸳鸯阵和车营。这是一个非常考究合营的攻击戍守兼有的战术,而步卒列阵,练习行之有效的兵勇,在每次战争中总结经验,个中饱含了像秋霜一般不尽的心血。那心血最终化成了捍卫和平宁家园的枫叶红。

这首诗没有写激昂,是一个实战派的将军沉稳的力作。而时年他不外是34岁,在这首诗里却看到了无尽的沧桑,和沧桑里不尽的报国心。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那么在这首诗外还有此外一则事势配景。固然戚继光此时在福建,从他的生平来看,戚继光将来还要走相当长的路,因为福建仅仅只是他战争生涯的一个中央点,这之后,戚继光在浙江,依旧同倭寇斗争,后来又守卫北边的边陲,长达10年之久。然则戚继光写这首诗时,和他并肩作战的汪道昆,遭到了弹劾罢官。

于是我们在这首诗里,还能领略出一点点苍凉。这也就是为什么初衣说这不像出自一个34岁的年青的将军的手,而仿佛是历经了风霜的老将,用了“孤臣”如许苍凉的字眼。

催人老的不是战争中的残暴和强烈,将军不畏百战死,将军怕的只是碧血丹心被轻弃。

“十年驱驰海色寒,

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

洒向千峰秋叶丹。”

秋日读诗: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收集,侵权必删,迎接留言置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