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秦惠文王完善一个制度,纠正了商鞅弊端,为秦国源源不断引来人才

2019-10-31 06:25:34 暂无 阅读:1512 评论:0

文|青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作古,年仅17岁的嬴驷(sì)继位,这就是秦惠文王。《史记》称秦惠文君,而不称秦惠文公。14年今后,嬴驷自封为王,称秦惠文王。其于公元前337年即位,享国27年。

对于秦国的成长而言,秦惠文王的政治汗青感化是承上启下的。

嬴驷即位之初,为了缓和国内政治矛盾而诛杀了商鞅,然则,他并没有取销商鞅制订的法令制 度,相反,在内政方面,他仍然对峙并完美以"客"为"卿"的用人轨制,持续执行"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原则,从而群集了多量谋臣良将。

秦惠文王完善一个制度,纠正了商鞅弊端,为秦国源源不断引来人才

【大秦帝国:秦惠文王】

尤其为后世史家所称道的是,自秦穆公以来的"求贤"、"纳客"行动,在秦惠王时期形成一项对照完美的客卿轨制,对秦国今后的敏捷成长起到了重大的感化。

具体说来,秦惠文王时期的客卿轨制与战国之时"养客"和商鞅之时及之前的"用客"轨制有很大分歧,示意出秦惠文王在用人轨制上的改造意识和立异行动。

我们知道,战国以来,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争雄世界,都竞相养客。战国四令郎中的齐国孟尝君、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都因养有大量的宾客而著名世界。这些被养的宾客,又叫"食客",他们或怀特技,或有异能,或属罪徒,或为恶棍,不分国别,无论良莠,成分对照复杂,并且无"特操",粗略都是为利而聚,乘势而往,所谓"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者触目皆是。

据《战国策》、《吕氏春秋》等史籍载录,在这些"食客"中,亦不乏智能之士。如 《战国策·齐策》中所载的孟尝君所养之"食客"冯谖(xuān),就"焚劵市义"、"游说于梁",为孟尝君营得"三窟",不只使孟尝君得以恢复相位,为齐王所重用,并且避免了潜在的政治风险,得以富贵永保。

和其他六国比拟,秦国的养"客"之举,似乎要严谨得多。

据《商君书·境内》载, 并非每个富豪之家,都有养客的资格,要养客,必需有600户的地户和封邑,不然即为违法。除此之外,秦国还设有专门的粮仓,以供客用。由此可见,客在秦国 的社会地位要比其他六国高得多,已经有"官养"之实。

正如孟尝君所养之食客,有无鱼之客、食鱼之客、车乘之客诸般品级一般,秦国之客也有品级之别。一样说来,对照受正视而且赐与较高礼遇的为之"上客",反之为之"下客"。

但无论是"下客",照样"上客"都照样无官之人,由客而为"客卿",方为得官之人。

秦惠文王完善一个制度,纠正了商鞅弊端,为秦国源源不断引来人才

【孟尝君】

而这一轨制性的客卿使用流程,恰是秦惠文王对秦政治轨制的立异与进献。张仪、李斯就是由客卿走向大秦相国之路的。

秦惠文王的轨制立异还施展在,他一方面持续贯彻商鞅制订的军功授爵制,好比张仪等拜客卿后,均以立下军功为主的劳绩后才得以拜相,但另一方面,秦惠文王却在由客拜为客卿时,往往因客的一番政论而授以官位,并以此作为仕进的另一途径,为智能之士供应了施展政治才能的舞台,拓宽了仕进之路。

正因如斯,以秦惠文王十年,张仪相秦为标记,秦国显现了以客入仕的热潮,多量异乡人才进入秦国,秦国的高级仕宦之位,更多的"出于客"。以张仪相秦为标记而形成的客卿轨制,对秦今后的敏捷成长起到了伟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感化,也改正了军功取仕的毛病。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秦惠文王的轨制立异具有承前启后的感化。

秦惠文王的政治汗青进献还施展在拓边开疆的对外战争方面,具体说来,秦惠文王的拓边开疆之功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迫使魏国献出河西之地与上郡15县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击韩国,韩国求救于齐国。齐国派田忌、孙膑为将率军击魏救韩,孙膑使用"减灶之计"引诱魏军,并在马陵(今山东省濮县)设伏,魏军上钩,被齐军打败,损兵十万,主将太子申、庞涓战死,汗青上把此次战争称为"马陵之战"。

此战之后,魏国兵力大大减弱,而秦、齐两国兵力日盛,与楚形成三强并立的僵持之势。公元前333年,秦惠文王任用魏国阴晋(今陕西省华阴东)人公孙衍为大良造,次年,魏国为市欢 秦国,自动把阴晋献给秦国,秦改名为宁秦,取得了东进的计谋要地。

公元前331年,秦令郎卬率军与魏军作战,俘虏了魏军主将龙贾,斩首八万。次年,秦惠文 王持续兴师攻击魏国,历经数次大北的魏国兵力不支,被迫把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

公元前329年,魏国人张仪入秦为相。张仪任秦相后,一方面仍持续袭击魏国,另一方面又行使魏国处境难题的局势,接纳连横策略,诱迫魏国就范。

秦惠文王完善一个制度,纠正了商鞅弊端,为秦国源源不断引来人才

公元前328年,张仪遣令郎桑攻魏,取蒲阳(今山西省隰县),继而又清偿魏国,接着,遣令郎繇到魏国做"人质",透露亲善。张仪在进行了一打一拉之后, 便亲往魏国,对魏惠王说:"秦之遇魏甚厚,魏弗成以无礼于秦。"魏国只得把上郡15县(包罗少梁)献给秦国,魏国由此失去了在河西的悉数疆域,连都城也不得不迁到大梁(今河南省开封)。

次年,秦国将少梁改名为夏阳(今陕西省韩城西南)。在获取魏国的河西、上郡等地后,秦国声威大振,公元前325年(楚怀王四年),秦惠文王也就正式称王了。二、击败赵、燕、韩、楚、魏五国合纵伐秦

公元前319年,赵、燕、韩、楚等四国助公孙衍为魏相、 逐张仪而行"合纵"之策后,秦、楚关系发生了基本性的改变,由本来的友好相援而改为重要匹敌。

这个中的首要原因,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敏捷崛起,攻三晋又连连到手,楚国已感应"秦,虎狼之国,弗成亲也",所以对秦国转而接纳提防和匹敌政策。

公元前318年,楚等五国伐秦,楚怀王被选举为纵约长,但楚怀王向导不力,列国又不齐心合力,秦军迎战五国之师于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北),五国的戎行都不是秦军的敌手,一一被秦军击败。

秦惠文王完善一个制度,纠正了商鞅弊端,为秦国源源不断引来人才

【大秦帝国:楚怀王】

楚怀王当机不断和脆弱无能的性格弱点露出无遗。秦惠文王瞅准楚怀王的弱点,对楚国接纳文武两手,步步进逼,先取巴蜀,"得蜀则得楚",从长江上游扼制荆楚,以震慑楚国;又使张仪诳楚,许以商於之地600里而使楚"绝约于齐",斩断了楚国与齐国的联盟,置楚国于孤立挨打地位。

楚怀王利令智昏,果真上钩,先绝齐尔后又攻秦,究竟被秦大北于丹阳 和蓝田,楚国此后一蹶不振,由盛而衰。三、灭巴、蜀两国

战国时期,蜀国边境"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蟠,地称天府"。蜀国不光地广人多,富庶更是世界著名。但此时的蜀王却耽于享乐,预防松懈,从而成了北方强秦统一全国过程中首先攻取的对象。

史籍记载秦惠文王攻取蜀国前曾使用了石牛计和美男计。关于石牛计,《蜀王本纪》记述说:蜀王听信秦国诈称的五条能屙金的石牛,"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还有《华阳国志》和《十三州志》也有沟通记述,可知这是一个广为撒布对照可托的汗青事件。

不久,蜀国又发生了内争,蜀王因为王弟苴侯私下和巴邦交好,率军伐罪苴侯,迫使苴侯逃到巴国,向秦国求救。一向垂涎蜀国富绕的秦惠文王乘隙兴师,于公元前316年秋天,派张仪、司马错、 都尉墨率领大军从石牛道南下,短短几个月便攻占了蜀国。

此后,蜀国被并入了秦国的邦畿。四、平界说渠戎内争,并在义渠置县

义渠是秦国西北最壮大之戎,义渠戎栖息运动的局限在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以东及甘肃环县、马莲河一带。春秋时,义渠戎的势力就已经相当 壮大,其首领不只自立为王,并且建有城郭,称义渠戎国。因地与秦相接,互相间经常发生辩说。

公元前 331年,秦惠文王趁义渠戎国发生内争,吩咐庶长操领军攻打义渠戎。秦军平界说渠戎国之乱后不久,义渠戎国又作乱秦军,于是秦惠 文王于公元前326年又派兵镇压,此次不光平定兵变,并且周全占领义渠戎的领土,设置县治,以义渠戎王为秦之臣。

然则,没过多久,义渠戎乘楚魏等六国伐秦之机,在李伯之地袭击秦国的戎行,秦军大北。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又大举伐义渠戎,此战取得义渠戎的徒泾等25城,义渠戎的国力兵力由此大衰。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秦惠王卒,子秦武王即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