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北伐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拿下成都?

2019-11-04 12:34:26 暂无 阅读:1248 评论:0

为什么司马懿和诸葛亮斗了一辈子,一直都是诸葛亮进攻,司马懿防守,却没有挥师南下,直接攻下成都,把蜀国灭了。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说,似乎当诸葛亮主力在祁山之时,成都必然空虚,司马懿如果敢于冒险,派一支奇兵直捣成都,用大军缠住诸葛亮,让诸葛亮无法回援,也许蜀国早就灭了。

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北伐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拿下成都?

这种思路或者说战术构想,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在诸葛亮和司马懿都去世之后,确实有两个超强的人物,运用这种方法灭掉了蜀国。这两个人,一个叫钟会,一个叫邓艾。而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只不过是钟会的主力和姜维的主力在剑阁对峙,谁也奈何不了谁,邓艾的奇兵才会如入无人之境。

所以,这种战术构想,从理论上讲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是,当我们理论联系实际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一、魏国并不像想象的那般强,蜀国也并非想象的那般弱 强弱的分别,永远是国与国之间的根本竞争点,说白了,就是综合国力竞争,在史料上记载,蜀国的户口是九十多万户,魏国巅峰状态下已经有近三百万户,而占据的领土达到了汉朝实际控制领土的三分之二。我们在一些历史地图上看到的面积,或许吴国并不比魏国小,但核心区域对比看,魏国有绝对优势。

魏国拥有的是绝对的实力碾压,而蜀国也并非善茬,虽然人口少、地方少,但却坐拥两大战略要地,一个是汉中,一个是成都平原。汉中平原的富庶,虽然不及关中,却也成为前线重要战略补给地,更重要的是,这地方离长安太近了。而成都平原,成为了第二梯队的战略补给地,更是有天府之国的称呼。

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北伐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拿下成都?

更让蜀国有底气的,是地理位置的优越,仔细分析蜀国的防线就会发现,蜀国防线是一山带一平原的地理风貌,汉中是一块狭小的平原,但汉中周围却都是山。

而让曹魏抓狂的是,汉中北面,有祺谷、斜谷、维谷、定军山,西部有祁山,这种山山谷谷,让魏国优势的骑兵根本施展不开,不得不运用步兵和蜀军硬磕,步兵山地作战反而成了蜀军的优势。即使攻下汉中,还会有秦岭大巴山这样庞然大物挡在眼前,然后才是成都平原,这种恶心死人不偿命的地理形势,让魏国有苦说不出。

二、司马懿发现了蜀国的弱点

重量级拳击手碰上轻量级散打高手,这是一场无休止的拉锯战。魏国一直处于一种很难受很纠结的状态,很想一拳把蜀国拍死,但始终找不到机会。但聪明的司马懿,看到了蜀国军队一个重要的漏洞,那就是后勤补给问题。 这里似乎有了矛盾,前面说蜀国坐拥两大战略补给地,现在又成了补给不足,显然自相矛盾。其实,我们细细想一下,就知道其中的奥妙,在同样生产力,同样的运输条件下,对于魏国来说的崇山峻岭,对于蜀国来说,依然是。

诸葛亮不得不面对一个很明显的难题,十几万大军征战前线,汉中的粮食够不够吃?成都的粮食能不能及时运过来?崇山峻岭对魏国的阻力在于进攻受限,但并不影响后勤补给,而蜀国却变成了防御有余但补给不足,于是不得不取粮于敌。 司马懿的相持和防守,让魏国进攻的缺陷得已弥补,却让蜀国的弱点无限放大,甚至在防守中,蜀国想要抢粮食的心思,也不得不落空。

为什么司马懿对诸葛亮北伐只是防守而不主动出击拿下成都?

更主要的是,成都平原和汉中平原虽然粮食产量可以,但架不住一直消耗。因此,在这种战术下,几乎每次诸葛亮的北伐,都是粮尽而返。这让蜀国空空消耗着粮草,却毫无收获,从而慢慢拖垮蜀国。 三、战略之外的其他心思 如果从阴谋论和政治角度来说,司马懿的这种做法依然具有合理性,那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寇自保。如果蜀国灭了,司马懿还有用武之地吗?他没有了用武之地,他的两个儿子,还能有多大用武之地?这种养寇自保的行为,虽然是很卑劣的行为。但从事情后来的发展上看,司马懿的小心思,已经很容易猜到了。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