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书法不临帖,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古人的文化又如何传承

2019-11-20 06:38:21 暂无 阅读:774 评论:0

先说一下怎样临摹?临摹不可一概而论,临摹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最终还要看写出的效果。效果不好,方法也就不对。

书法不临帖,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古人的文化又如何传承

历代大家中的经典之作,对于结字、用笔、章法上乃至用墨,全都讲究法度。在临写中,如果写字法度高度熟练,笔笔得法,可以做到准确无误,那么自己就练到家了。比如学二王书法,首先要先跟着二王走,学他写字的习惯动作,把自己中的不好习惯动作改掉,学得越多,改正得越多,长进就越明显。临帖时,很多人喜欢把字帖平置于旁边(或左或右),看着一笔然后去写一笔,头扭来扭去,写出的效果还不好。最佳方法,是将字帖立在眼睛的正前方,正对着看,看好一个字写一字,要比看一笔写一笔效果好。我们看的帖系书法都是有清晰的脉络可寻,看着历代大家的经典作品,可以给我们后学者以无限的启示。

书法不临帖,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古人的文化又如何传承

我们所讲的“用笔千古不易”有两层意思,其中用笔和结字很重要,而用笔是放在第一位的;结字可视为书写时的面目,可以因时相传,可以因人而异。作为书法的核心,用笔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特别要明确的是,所说的用笔方式,都是历来书家最为珍秘的“古法用笔”。所谓古法用笔,从产生完善于“席地而坐”的时代,唐朝人仍沿用二王古法用笔,观《书谱》等唐人墨迹,可仿佛其形。唐未五代至北宋以后,桌椅普遍使用,写字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字结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在方块里做文章。学书要具备很强的结字能力,这是一个大关口,过不去,登堂入室便无从谈起。

书法不临帖,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古人的文化又如何传承

关于用笔,古人的论述不少,但时隔久远,有的说得太玄乎,不易把握。要从古代的经典墨迹中去细细品味,追寻其笔画的轨迹,这样才有切实的收获。起笔的变化非常重要,从二王经典之作中,对起笔都很重视。中锋运笔,要注意提笔,勿使劲往下压笔。中锋用笔,笔道圆浑,有厚度、有力度。古人用侧锋,多在使转处。侧锋用得好,也会生出灵动来。用笔如果能从熟练到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技法达到顶峰的境界,想怎么使就怎么使,就达到境界了。用笔的质量,跟毛笔有直接关系。写帖的,锋不一定要长,但锋一定要尖,硬毫、兼毫、软毫都可以用。用墨有浓、淡、枯、湿之说。古人写字似乎不太注重浓、淡墨兼施。我写字一般是先把墨调好,便一路写下去。湿,就是墨重;枯,就是墨少。枯笔,讲究枯而润,干叉叉的,就没有味道了。章法布局要善于从总体上处理,古人也是注重形式的。形式中大有文章可做,我写字比较注重形式。我认为书写质量和形式固然都重要,但前者终究是第一位的。

书法不临帖,这种方式真的可行吗?古人的文化又如何传承

当前的书法创作,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古之大家作书,极重法度的精微与完备,率意、精到相结合,经得住细看。时人作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法度的谨严,经不住细看,越看越乏味。书法作品艺术品位的提升,当从“字外”求之,古人早就讲过。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字写得好;但想写好字,学识修养是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

我们所讲的“用笔千古不易”有两层意思,其中用笔和结字很重要,而用笔是放在第一位的;结字可视为书写时的面目,可以因时相传,可以因人而异。作为书法的核心,用笔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难的。特别要明确的是,所说的用笔方式,都是历来书家最为珍秘的“古法用笔”。所谓古法用笔,从产生完善于“席地而坐”的时代,唐朝人仍沿用二王古法用笔,观《书谱》等唐人墨迹,可仿佛其形。唐未五代至北宋以后,桌椅普遍使用,写字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字结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可在方块里做文章。学书要具备很强的结字能力,这是一个大关口,过不去,登堂入室便无从谈起。

关于用笔,古人的论述不少,但时隔久远,有的说得太玄乎,不易把握。要从古代的经典墨迹中去细细品味,追寻其笔画的轨迹,这样才有切实的收获。起笔的变化非常重要,从二王经典之作中,对起笔都很重视。中锋运笔,要注意提笔,勿使劲往下压笔。中锋用笔,笔道圆浑,有厚度、有力度。古人用侧锋,多在使转处。侧锋用得好,也会生出灵动来。用笔如果能从熟练到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技法达到顶峰的境界,想怎么使就怎么使,就达到境界了。用笔的质量,跟毛笔有直接关系。写帖的,锋不一定要长,但锋一定要尖,硬毫、兼毫、软毫都可以用。用墨有浓、淡、枯、湿之说。古人写字似乎不太注重浓、淡墨兼施。我写字一般是先把墨调好,便一路写下去。湿,就是墨重;枯,就是墨少。枯笔,讲究枯而润,干叉叉的,就没有味道了。章法布局要善于从总体上处理,古人也是注重形式的。形式中大有文章可做,我写字比较注重形式。我认为书写质量和形式固然都重要,但前者终究是第一位的。

当前的书法创作,呈现多元发展的局面。古之大家作书,极重法度的精微与完备,率意、精到相结合,经得住细看。时人作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法度的谨严,经不住细看,越看越乏味。书法作品艺术品位的提升,当从“字外”求之,古人早就讲过。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字写得好;但想写好字,学识修养是一个重要的必备条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