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铁道兵大院院落往事

2018-08-02 14:37:53 网络整理 阅读:152 评论:0

铁道兵大院院落往事

铁道兵大院幼儿园的孩子们。

铁道兵大院(今天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大院),以机关办公大楼为中心,分工作、生活、娱乐三大区域。办公楼正南,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的操练、文娱活动区。办公楼东西两侧,是两条贯通大院南北的营区甬道。东边甬道左侧,由北向南依次为北楼、南楼,与办公大楼同时竣工。我刚到机关时住南楼:水磨石地面,墙厚,但是夏天很凉爽。再往南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铁道兵常委楼。大院的东南是通讯站,日日进出英姿飒爽的女兵;还有食堂、报社、印刷厂、机关门诊部。特别需要记下的是目前属于大院文物级别的筒子楼——24楼,当年调入机关的干部、战士,绝大多数都曾是那个楼的住户,相信许多人都在那里留下了苦辣酸甜的记忆。 办公大楼西侧的甬道,现在是进入大院的正门,直通大院南门马路。早年由北往南的建筑为食堂、文工团办公楼、排练场,还有不同年代建造、材料不一、风格各异、高三五层、红砖灰砖的住宅楼群。我在32楼住过多年,楼前有怀抱粗的白杨树,树高超过了房顶,夏日风吹树叶作雨声,知了没日没夜歌唱,楼下遍植欢天喜地的月季花。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由大院南门进去,靠左手的两排三四层的老楼,,楼前有两排高大粗壮的老槐树,枝叶繁茂蔽天。夏日雨后,路面出现少许青苔,蚯蚓们纷纷到来,留下纵横交错的爬痕,唤回我的童心。夜晚,我曾与多位友人数次在树下徜徉,说不尽的文学与人生,树木与花草的香不时袭来,沁人心脾。以上说的是铁道兵大院的东院。铁道兵大院还有西院,西院是怎样来的呢?铁道兵刚建大院时,面积比现在小得多,大院也是经年累月逐渐扩建起来的。困难时期,前辈们还将办公大楼南边的操场开挖出来种菜,补给食品。这就是我们的铁道兵:为国家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名优工程,可从来都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小家”。看看铁道兵最后一任司令员陈再道将军在回忆录中是怎么说的:“铁道兵领导机关住地面积狭小,住房十分紧张,许多干部在部队蹲山沟、住帐篷,调到机关工作,仍住集体宿舍。家属随军没有房子住,有的一家三代五六口人挤在一间十余平方米的房子里。为此,我出面找北京市、海淀区领导同志,请他们帮助解决。市、区的领导同志十分理解铁道兵的实际困难,很快便同意将60余亩蔬菜地划由铁道兵领导机关征购。”这就是后来不断崛起的西院多栋住宅楼的来历。陈再道司令员是老红军,1977年任职铁道兵司令员时已近70岁高龄。从枪林弹雨中拼杀而担任高级军事将领的老首长,对指战员有着天然的感情。兴安岭上、金沙江畔、巴山汉水、昆仑山麓,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青藏铁路,他每每与战士握手,都要细细观察他们因高原反应而凹陷的指甲。直到今天,铁道兵大院的一草一木都还在怀念这位老首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