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海军参建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始末(2)

2018-10-14 09:20:15 网络整理 阅读:138 评论:0

1984年3月,国家南极考察..、海军和国家海洋局,联名向..写出报告,建议尽快进行首次南极考察,并提出了考察和建站的实施方案。报告送到..,..领导仔细听取了有关方面的汇报,详尽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6月25日,批准了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和建立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的计划。为了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把中国南极考察编队定名为“625”编队。编队由两船、两队组成。两船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两艘万吨巨轮。一艘是“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一艘是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两队包括南极洲考察队和南大洋考察队。整个编队共591人,其中有近百名各专业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308名海军官兵,还有随船采访记者。

海军参建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始末(2)

海军官兵和考察队员一起为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奠基。资料照片

一次充满艰险的远征

几位具有丰富远航经验的海军航海专家,经过精心研究,反复论证,在一张淡蓝色的海图上画出一条深红色的航线。这是一条何等漫长而又充满艰险的航线呀!编队在一个月之内要横渡浩瀚的太平洋,穿越93个纬度,跨过180个经度,中间不停靠任何港口,直插南美大陆最南端的阿根廷乌斯怀亚港,往返航程23000多海里,等于绕地球赤道一周还多。途中,船队要航经两个台风生成区、数个岛礁区和狭窄水道;穿越“咆哮的西风带”;闯过被人称为“航海家坟墓”的德雷克海峡;在南极海域,风向不定的强大气旋,突然出现的浮冰和巨大冰山,都会严重威胁船只安全。

面对危险,海军官兵早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他们知道,南极考察是一项充满危险的事业,是和牺牲紧紧联在一起的,为了填补祖国科学考察的空白,他们无所畏惧。接受任务以后,船上准备了尸体袋;有人给家里寄去自己的照片;有人悄悄给亲人留下遗书。年轻军官潘建新,在海军J12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启航前,他的父亲——一位海军舰队指挥员,因病去世了。弥留之际,这位戎马倥偬的红军老战士,把儿子叫到跟前说:“到南极去是我多年的愿望,可我去不成了,你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带到南极,撒在南大洋。”潘建新尽快料理完父亲的后事,捧着父亲的骨灰盒,带着老人的嘱托和遗愿赶到船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