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飞鲨团队”的航母情结:浪奔,浪流,征战深蓝(2)

2018-11-23 09:40:22 网络整理 阅读:148 评论:0

“这个纪录只保持了半小时不到!”刘向笑着对记者说,“比我小几个月的李阳随后也完成了第一次着舰。”

海军舰载航空兵某部飞行员李阳、刘向和同批次的年轻战友们,在去年夏天一起通过了航母飞行资质认证。他们的着舰指挥官,正是戴明盟。

时间回溯到2012年。有人将那一年称为中国海军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元年”,因为那一年的11月,41岁的戴明盟完成了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曾经,在美国航母甲板上参观时,戴明盟心中暗思:“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够拥有规模如此庞大的舰载机飞行员队伍?”

6年过去了,中国海军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培养规模成倍扩大, “飞鲨”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小。

这也是一条注定要用鲜血去劈开荆棘的路。舰载战斗机飞行员张超牺牲后,他们的内心不是怯懦了,而是更勇敢;他们的头颅不是低下了,而是更昂起;他们的步伐不是沉重了,而是更有力。

起飞助理唐博很细心,职业的特性,更让他对声音格外敏感。

他的战位,就在航母甲板的跑道上,距离舰载战斗机直线距离3米。

舰载机起飞时,震耳欲聋的呼啸声,轻而易举穿透了唐博戴的铁三角防噪耳机。尾喷口侧面吹来的风,瞬间能让他找到置身赤道的灼热感。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飞行员加入到这个行列,训练强度越来越大,唐博耳朵里的音轨越来越密集。他注意到,年轻飞行员驾机加速起飞时,发动机的呼啸声澎湃而沉稳;着舰时,“砸”在甲板上的位置越来越准。

在他眼中,这群年轻的“飞鲨”,翅膀越来越硬。

年轻,就像一个万花筒,孕育着无限可能。在不同的视角,你就能看到不同的斑斓色彩。

踏上甲板,记者也找到几个不同点位,从不同视角观察这群年轻的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