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非遗变身当代“中国礼物”,传承和发扬的是中国文化(2)

2018-08-05 22:48:11 网络整理 阅读:167 评论:0

非遗变身当代“中国礼物”,传承和发扬的是中国文化(2)

如今,像小杨这样热爱非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对非遗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这一次,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设立“黄金文化专项公益基金”,由中华老字号沈阳萃华金银珠宝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捐赠1000 万元人民币成立“ 黄金文化专项公益基金管理..”,用于研究、创新、传承黄金工艺品制作技艺等公益项目,就是希望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培育现代企业文化,让中华老字号焕发光彩。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刘晓峰等领导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代表欢聚一堂。

成立仪式上,黄金文化专项公益基金管理..常务副主任、萃华董事长郭英杰提出黄金文化专项公益基金的成立为黄金文化的探索与研究提供..,以实际行动传播中华文化,推动行业发展,让世界各国公众近距离体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变身当代“中国礼物”,传承和发扬的是中国文化(2)

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看到战国时期的黄金面具、金盏、金勺、金带钩、汉朝时期贵族使用的鎏金把玩物件等。黄金作为贵金属,在古代一度是流通的货币,因此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它的货币属性、经济属性,而往往会忽视到黄金的文化和艺术价值。这一特点到今天依然明显。

非遗变身当代“中国礼物”,传承和发扬的是中国文化(2)

其实,我国黄金艺术品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湖北随县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的金盏,做工精美,堪称一绝,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器型类的黄金艺术品。唐朝国力强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宫廷成立了专门的“金银作坊院”,后人称为“大唐第一金碗”的刻花赤金碗就是其代表。唐朝金银器的制作中出现的高超制作工艺如掐丝、镶嵌、鎏金、包金等几十种工艺,流传至今,仍在沿用。明清时代黄金制作技艺愈发成熟,如花丝镶嵌技艺,黄金艺术品也更加精美达到了新的..,明万历皇帝金丝冠,清乾隆金瓯永固杯是其代表。这些黄金艺术品流传百年、千年,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宝贵的文物。反观我们今天所制作的黄金产品,是否能成为明天的文物?

“要让今天的艺术品成为明天的文物。”农工党中央文化体育工作..副主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认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黄金工艺品的生产应该坚持“有趣、有用、有根”的原则,,要让今天的艺术品成为明天的文物,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制作生产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中国礼物”。

作者 _ 袁沅 张雯宁

本期编辑 _ 赵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