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00后”画像

2018-08-11 13:08:41 网络整理 阅读:72 评论:0

“00后”画像

“00后"一代。资料图

法治周末记者 汲东野

7月底,新浪微博上一个“看不懂00后的缩写”的话题引来2000多万的阅读。一些看不懂的缩写和词句,刺激着网友的神经。

“dd(在吗或顶顶)、xswl(笑死我了)、xjj(小姐姐)、sk(生快)……”

微博评论里,很多“00后”忙表示“看不懂,老了;我从来不用这些,这个锅我们00后不背”。

“我也看不懂,没用过,确实有部分人在用,但很少。”2000年出生的易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今年是“00后”的成年元年,第一批“00后”年满18岁。首批“00后”中的大多数也已经作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进入高校读书、高三复读或是步入社会参加工作。

和“80后”“90后”一样,千禧年出生的一代,始终吸引着外界的目光。他们出生在一个物质资源更加丰富的中国,他们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经历着高速的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巨变。

有人说“00后”更加开放、平等、包容;有人则说他们更加自我、个性、务实。在很多人的眼中,他们就像是一个“谜”,但在“00后”家长们的眼中,他们就只是“孩子”。一份份的关注,拼凑着“00后”群体的模糊且残缺的画像

生于2000年、2001年的“00后”却认为,自己与“90后”们并没有什么很大的不同。

“准确地说,‘00后’的精神特质也就是青年人的精神特质,例如特立独行、追求自由之类,应该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的。”易琛说。

“大众对于‘00后’的评价有的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但也有一部分就比较偏颇,比如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之类。”在这些真正的“00后”看来,评价他们还是要眼见为实,“不应该以偏概全,要客观。”

最富裕的一代

“潮”,或许是一些城市“00后”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00后’们的接受能力都很强,接受新事物也很快。”山东省临沂一所重点高中的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由于他们从小就可以熟练使用手机、电脑等互联网工具,他们的视野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早已超越了与他们同龄时的“90后”“80后”“70后”前辈,他们也更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标签:画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