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2020-02-18 00:33:23 暂无 阅读:1503 评论:0

隔离,是为了再次逆行

14,对2020年来说,是个特殊的数字。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新冠肺炎最保险的隔离期时间;对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来说,这是他们驰援武汉的一张张鲜活的脸庞;而对这14人来说,14天,则代表他们的一个特殊的轮回。

1月30日,由这14人组成的医疗队,进入孝感中心医院重症一区一线。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呼吸内科派出的全是精兵强将——1名科室护士长、3名病区护士长及多名副主任医师。

经历14天的压力与挑战后,2月13日,他们撤出病区,自我隔离。短暂休整后,他们将进入下一轮抗疫战斗。

同他们一起进入这个“轮回”的,包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医药高专附一院(重庆第六人民医院)等60名首批对口支援孝感中心医院的重庆医护人员。

与此同时,第二批重庆对口支援湖北孝感的医护工作者,于2月13日接管孝感中心医院重症区和危重症区。

在这短暂的隔离期里,我们对话其中的医护人员,记录这段特殊的时期,他们对工作、对生活有着怎样新的思考和展望。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出发前的战友合影

上午8时醒来 是一种幸福

2月14日上午8时左右,李蕊缓缓醒来,她伸了伸懒腰,感到些许久违的放松。这种放松感,李蕊只允许自己有一点点。因为她知道,好好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她要做好准备。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隔离休整中的李蕊(左一)与战友

这天,是许多年轻人甜蜜的日子。李蕊的爱人并没有给她甜蜜的问候,而是简单提醒妻子:“注意休息,不能对自己松懈。”

李蕊是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也是第一批重庆对口援助孝感医疗队的重症组副领队。1月30日晚,那是他们进入孝感中心医院的第一个夜晚,谁来值守呢?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医疗设施设备,该医疗队重症组临时党支部书记张雷首先站了出来。

“今夜,我来值班,明天起,队伍中的..轮流值守。”眼前的张雷,言语铿锵有力。她告诉张雷:“我觉得我应该上,这机会留给我吧。”

李蕊迎战的理由,最终说服了张雷。她说,畏惧困难是人的本性,有这种畏惧情绪并不可怕,可贵的是,要学会在历炼中去克服它,去成长。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李蕊(左一)和战友在一起

从那晚起,李蕊和队友们轮换值班,无论白班和夜晚都绷紧了神经。对他们而言,这14天一线的工作,不分黑夜白昼,也没有真正的休息可言。

而今,她在距离孝感中心医院十几公里外的避暑山庄进行隔离休整,能拥有完整的8小时睡眠,对于她和队友们来说,是一种幸福。

惦记战友 不忘蒙面情谊

这几天,孝感飘起了雪花,尤其深夜,寒风来袭。2月13日晚,李蕊汇总队友们的需求,希望在房间内添置一些取暖设备。没想到,就在当夜,重庆赴孝感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对口支援队前方指挥部人员,便第一时间送来电暖器和保暖内衣。每个房间都充满了暖意,2月15日,李蕊和队友们还收到了厚厚的羽绒服和暖手宝。“能受到这样的待遇,我们百感交集。眼前工作虽然压力大,但背后支撑我们的力量更强大。”

在之前14天工作中,李蕊和队友们负责医护上百张床位,大部分轻症病人,一部分重症病人。除了对轻症病人进行常规治疗,他们还要对重症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他们把在重庆积累的相关医疗经验运用到前线,教会轻症病人做呼吸操的同时,与病人们聊家常、做心理疏导。

对于重症病人来说,生活自理起来很难。护士们既要负责为病人翻身,也要负责为病人身体进行不定时清理,24小时巡视工作不能间断。大家心里都明白,战胜病毒不能仅靠药物,三分治疗的同时,七分靠护理。

那份蒙面情谊,令李蕊难忘。“虽然病人们不能看清我们的模样,但凭嗓音和无形间形成的默契,我们彼此已成为朋友、战友。”

实际上,病人们第一次见到李蕊时,眼神里充满不安。他们或许认为,又换了一批医生来就诊,是因为自身的病难以医治。李蕊查房时告诉他们:“我们是来自重庆的医生。相信我们,一切都会好起来。”

2月13日下午,是她轮换休整待命前的最后一次查房,在告知病人们要换班的消息时,47岁的中年男子当着李蕊和病友的面落泪了。李蕊和队友们与这名男子合影留念,李蕊提了提口罩说:“希望不久以后,我们在孝感的街头再见,在重庆街头相逢。”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隔离休整前最后一次查房

此时静下来的李蕊,总是会惦记起一番番不言而喻的情谊。考虑到病人隐私,随后病人病情信息不再传到李蕊和队友们这里。“这种感觉不好。遗憾的是,不能时刻陪伴到他们出院。”

自律守纪 谨记代表重庆形象

休整期间的李蕊,暂时结束了每日8小时以上的紧张生活。“穿着几斤重的防护服,戴着防护口罩和面屏,来回不停地走动,说话总感觉缺氧。”李蕊说,回想起来,那种身体上的不适感,确实不好受。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李蕊说,穿好防护服是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

为节省防护服,七八个小时不喝水、不进食、不上厕所,考验着队伍中的每个人。谈到这里,李蕊由衷希望,通过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快些结束,希望人们尽快脱离这场病痛。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第一批支援孝感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中,大部分为女性,80、90后居多。平时爱漂亮的姑娘,因为长时间佩戴面屏和防护口罩而勒出伤痕,鼻梁和脸颊上也出现压疮。但令姑娘们开心的是,重庆第二批支援孝感的医护人员为大家带来了止痛膏和过敏药。

隔离期间,大家的活动范围仅限于门前小广场,并且尽可能避免3人以上聚集。为避免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同时为加强自身免疫力提升,除了各自在房间内做仰卧起坐、瑜伽拉伸外,偶尔五六个姑娘会在楼下围成圈,跳跳兔子舞。

大家的饮食由孝感中心医院后勤人员负责配送,厨师们特意打听了重庆人的口味,炒菜做饭时多放了一些辣椒。“满足惨了,居然还吃到了回锅肉和粉蒸肉。”李蕊说。

关心队员身体有没不良反应,关注队员是否严守纪律,巡查大家是否晚上22点熄灯睡觉,都是李蕊的职责范围。“提倡大家有规律地作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的状态肯定不允许。我会提醒大家,时刻谨记自己代表重庆形象。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举止,很可能影响团队。”李蕊说,经过两天时间休整,队友们已缓过神来。接下来,大家将针对此次医疗防护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总结和建议。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隔离休整中的李蕊,为前线战友打气

“任务结束,想和家人安静待在一起”

休整期间,李蕊发现有队员情绪不稳定,主要原因是想家。李蕊安慰队员们,既来之则安之,这场严峻的战役没有打完,绝不能退缩。她亲眼瞧见有队员给年幼孩子面对面视频时,泪如雨下。

这种想家的情绪,李蕊也有,但她隐藏了起来。来孝感以来,李蕊和8岁女儿的视频对话,没超过3次。她不愿打乱女儿的生活节奏,她不能在女儿面前哭哭啼啼。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女儿总是这样问着爸爸和奶奶。李蕊说,孩子还小,不懂什么是职责和贡献。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这次远行,让女儿知道了妈妈当医生的职能,那便是治病救人。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出发前的李蕊

这些天,她和爱人的通话时间多一些。爱人军人出身,说一不二,他告诉李蕊:“你只需要做好你的工作,家里的事你不用担心。”

婆婆帮着带女儿,李蕊总是担心爱人对婆婆关心不够,她会提醒爱人,对婆婆多加问候。李蕊父母是老教师,从起初的反对到现在的支持,令李蕊放心了许多。

“来这之后,我不再是往常兼顾家庭的职场母亲,我是一心一意扑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人让李蕊没有后顾之忧,专心致志将所学和经验得以发挥。

那天,她看到一条有关重庆的网络视频。视频中的的重庆,没有了车水马龙,街道不再拥挤。重庆人热爱的小面和火锅,如今成了渴望。见家人、见闺蜜、见师长,都要等到疫情结束后。就连在大街上散步,去南山爬山,也成为一种奢望。在工作一线的她没哭,但看到这条视频她却哭了。

今年40岁的李蕊,在重庆读书7年,已在重庆工作10年。虽然生在哈尔滨,却对重庆充满深深的眷恋。她说,她会尽己所能,为重庆医护人员争光,为重庆媳妇争光。

“任务结束后,我想和家人安静地待在一起。”

病人面前很坚强,却为一条重庆视频哭了

▲短暂的休整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李琅 文 受访者供图/视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