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红观|传承与创新中秋文化,更需要用情感去丰盈(2)

2018-09-22 20:49:05 网络整理 阅读:121 评论:0

饮食文化贯穿中国5000年文明史,是其灿烂文化的结晶。正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一个节日若想长久地受到追捧甚至喜闻乐见,某种独特的美食固然必不可少。但是,中秋节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并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拥有如此强劲的生命力,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月饼这一美食,而是因为它所承载的更加深沉而浓郁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

对于中秋而言,这精神便是团圆。由团圆而生祝福,所以便有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了“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由团圆而生离愁,由离愁而生思念,所以便有了“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万里无云镜九洲,最团圆夜是中秋。”团圆就是美满。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中秋节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无论你身处何方,是天涯孤旅还是相伴亲人,当你抬头仰望天上的那轮圆月,尝着口边的那块月饼时,一定不要忘记心中或眼前的那个身影,如果他/她在身边,请握着他/她的手,如果他/她正在远方,请拿起你的电话,让他/她意念到你的温柔,体味到你最深情的守望。那身影可能是属于父母的,也可能是属于有情人的,但无论属于谁,那份融入血脉的情感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其实有没有月饼也并不重要;甚至,如果“月明多被云妨”,看不到明月也不必遗憾;其实,一杯咖啡,一束鲜花,一次浪漫的旅行,一回相依相伴的出游,一晌相顾无言的温柔对望,一日手拉手漫无目的的闲逛,都可以成为你的中秋主题。

红观|传承与创新中秋文化,更需要用情感去丰盈(2)

正如历史上的中秋节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一样,今天人们仍然可以赋予它属于我们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容,创造出更加新颖的形式。所以,重要的不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去度过,而是感受那些附着于形式之上的情感,感受团圆的喜悦、思念的甜密与忧伤。而这些有血有肉的真实情感,才是人世间最迷人的渴望。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中秋节概莫能外。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正是中国人有情有义的精神土壤,才滋养了东方文化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感谢他们创造并传承了这么一个重要的节日,时刻提醒我们要团聚,要团圆,要陪伴,要思念。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快马加鞭,人们都沉湎于日常工作事务的忙碌中,相互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所以,对于当下的每一个人,更应该做好这一传承,提醒自己也提醒子孙后代,不要忘了在这么一个美好日子里,品尝美食,观赏圆月,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静下心来感受这人世间最“花好月圆”的情感,让他们体会到月圆夜的温馨和美满。

文/红网时刻评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