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南京大学“404学者“的学术进击之路(3)

2018-10-30 08:35:53 网络整理 阅读:159 评论:0

这个理念,贯穿了她后来的研究和教学。根据南大社工专业2016级的一位本科生讲述,“她这学期给我们上的是《社会工作行政》,这是一门很注重实务的课程。她经常给我们介绍一些她在实验中运用的自然科学的新仪器,她很倡导这些新工具的使用。有时候她的课堂内容我们会听不懂,因为有自然科学的部分”。

而在今年1月南大校园内部开设的一次人文社会科学新方法的高级研修班中,梁莹作为讲座嘉宾,也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融合当成她引以为傲的方法论。

那么,梁莹这几年的学术能力究竟是否有实际提升?周晓虹觉得“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他说:“说她提高可能的确是有提高,否则到一些好的外文期刊上发文并非十分容易,因为这些杂志都是同行评议的结果。不过这些论文是否有数据造假以及其他实验伦理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

进击

在此次事件中,梁莹发表论文数量之多,一直也是公众讨论的焦点。

有人质疑,梁莹的青年长江学者和教授职称是不是掺了水分?周晓虹坦言,梁莹2015年入选青年长江学者的学科领域是公共管理,公共管理领域有些类似理科,更重视英文论文。在那个领域梁莹的论文数量和发刊杂志的影响因子较高,因此通过比较顺利。

至于她在南京大学社会学学院获得教职这一点,周晓虹更是确定“不存在什么猫腻”。“她当时是在我们学校隔壁(学院)的政府管理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又到北大读了两年博士后。在这之前,我们也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梁莹来南大应聘时,评聘..的教师们看了她的个人简介,内部意见产生分歧。当年年仅30岁的梁莹,已发表几十篇论文,含金量究竟能有几何?“最终考虑到学院里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科研发文力量比较弱,如果有这样一位高产的研究者来带动,不失为好事情。”周晓虹说,所以大多数人还是给予了支持。梁莹于是在2009年进入南大社会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