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为什么总是丧?自怜颓唐暮气不该是青年写作“流行色”

2018-12-03 09:05:06 网络整理 阅读:163 评论:0

为什么总是丧?自怜颓唐暮气不该是青年写作“流行色”

■固然有一部分是对真实生活压力的发泄、自我宽慰和解嘲,但是将自身困境绝对化,却也反映出娇弱和任性的心态——夸张点说就是 " 撒娇 "

■在铺天盖地的 " 满纸辛酸泪 " 中,更多人物形象之间往往彼此重合,面目难辨。相似的命运轨迹和心路历程中,多的是程式化的唏嘘,少的是触动人的力量

■当下的青年文学应当打开格局,从千篇一律的沉沉暮气中走出来,书写多彩多样的青春。健康的文学都应该有多种面相和探索,而青年文学更应该表现出年轻人复杂而多元的精神空间,展现不同的青年面貌

时下不少文学期刊里,对于失败者的书写几乎成为了一种 " 流行 "。青年作家笔下的主人公们时常有着相似的身影:一次次艰难攀爬,又一次次被打落尘埃;孤独地徘徊在各个群落的边缘,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在爱情、工作、生活中被欺骗、被无视、被践踏,沮丧、疲惫或是故作坚强的面容下面早已是千疮百孔……消极、颓唐的青年形象在许多年轻作家的笔下频频出现,而小人物的困境也翻来覆去地成为大量作品的共同主题。

文学中的 " 失意者 " 形象何以如此普遍乃至泛滥?背后的成因、创作的心理是什么?这些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专家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青年都是有多重面相的,文学也是同样。让当下的青年文学从千篇一律的沉沉暮气中走出来,反映更为多元多彩的青年生活,是许多人的共同呼吁。

" 满纸辛酸泪 " 的背后,有着同样的自怜心理

青年评论家徐刚注意到," 出走 " 和 " 逃离 " 是此类小说中常见的主题。很多青年作者都在作品中赋予 " 逃离 " 以某种形式的神性,将慵懒、颓丧与无所事事,视为一种对抗压力的方式。在他们笔下,许多主人公总觉得自己的工作、生活庸碌而无意义,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放空自己、虚掷光阴。

在当下的青年文学写作中,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颓靡之音?在一些学者看来,这一个个在纸张上摸爬滚打的 " 失意者 ",和时下在一部分青年群体中流行的 " 丧 " 和 " 佛系 " 有着重叠的面貌。这背后的创作心理,固然有一部分是对真实生活压力的发泄、自我宽慰和解嘲,但是将自身困境绝对化,却也反映出娇弱和任性的心态——夸张点说就是 " 撒娇 "。青年评论家项静说,饱受挫折的主人公往往是作家的自我指涉:" 那种玛丽苏心态,多少都是一种自恋和自怜。"

为什么总是丧?自怜颓唐暮气不该是青年写作“流行色”

过于简单直接的 " 小人物困境 ",少了触动人心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