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十三年苦守银龄书院想有个平稳的家

2019-03-24 03:23:15 暂无 阅读:1306 评论:0
十三年苦守银龄书院想有个平稳的家

但这些运动,都是散落在分歧的养老院、..院、社区、藏书楼举办,并没有本身的固定运动场合。比来,在接管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银龄书院的开办者薛晓萍密斯不无遗憾地透露:十多年来,她一向起劲,进展能给银龄书院找一个妥帖的家,但这个愿望迄今尚未实现。

开办初志

到养老院自费做专职义工

发现念书能安慰白叟心灵

谈起银龄书院的开办初志与13年的苦守,薛晓萍几度哽咽。

2006年明朗节当天,薛晓萍的妈妈因病离世。而此前一个月,把她当亲闺女疼爱的大姨和姨父接踵辞世。三岁失怙的她是在妈妈、大姨、姨父三位白叟的疼爱和呵护下长大的。“他们三个白叟守着我这一根独苗儿,却在统一年一个月内悉数走了,对我的袭击是非常非常大的。”那段时间,悲痛忧伤到顶点的她走在大街上拉着素昧生平的老太太管人叫妈。四周的同事和同伙担心她陷入疼痛不克自拔,建议她到养老院找“妈”。于是薛晓萍起头去养老院、..院做义工,给白叟们念书、送书、送衣服。

其时薛晓萍经营着一家管帐师事务所和一家资产评估事务所,两家公司年流水额达到七八百万。薛晓萍敷陈北青报记者,有一天她方才下班就穿戴职业装、脚蹬高跟鞋去了第一..院,究竟有一位老年人说,“哎呀,四清工作队的来了”。这让她意识到..做义工基本不克走到白叟的心里深处。经由卖力思虑后,在家人的支撑下,她封闭了两家事务所,并将本身执业十年的..管帐师证也一并注销了,去养老院自费做专职义工。

时间长了,薛晓萍发现:养老院里有好多失独、丧偶白叟,白叟的孩子或者几个月才来探望一次,义工也不克天天来。若何更好地匡助他们呢?她想到念书是最好的陪同,能够安慰白叟的心灵——此后做起了敬老阅读并开办了银龄书院。

执着苦守

先后投入上百万元

卖掉房子搭上蓄积

银龄书院不光给养老院、..院的白叟念书,也经常在社会上举办为老年人念书的运动。这些运动信息,经由藏书楼、养老院、..院等以及银龄书院微信群对外发布。

白叟的介入热情让薛晓萍非常打动:2018年冬天,薛晓萍在北京一藏书楼举办为白叟念书运动。那天北京稀奇冷,通知显露只有一小我报名。等她达到现场后,发现现场来了20多小我——本来白叟怕家里的孩子担心,不敢跟孩子们说报名,但对阅读的乐趣让他们风雨无阻。

“不少白叟把念书看成一种庆幸和依靠,他们能够给本身的孩子做个楷模。”她回忆道,一位白叟列入完念书会后回家问他儿子,是否知道《百年伶仃》的作者获得诺贝尔奖后又写了哪本书?儿子说不知道,白叟兴奋地敷陈儿子,“是《霍乱时期的恋爱》。一个汉子等了一个女人51年四个月零九天!薛先生在念书会上给我们讲的!”

考虑到年青年头怙恃带孩子出国或许去南方过年,家里的白叟相对孤寂,本年春节时代,薛晓萍举办了“七天不打烊”阅读运动,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都放置了阅读节目。她清楚地记得大年三十从家里到藏书楼的路上几乎没有人影儿,但藏书楼门口白叟们8点半就起头列队了,9点半上课的时候座无虚席。让薛晓萍不测的是,那天有的老年人还带着儿子、孙子一家三代都过来听课,“我们那天还集体写了‘福’字,过年嘛喜庆,每个白叟都带走了不止一份的‘福’字和春联。”

阅读会上不光仅只是阅读,有的时候薛晓萍会带着他们重温谁人年月美妙的回忆。读冰心的《小桔灯》时,白叟们亲手建造了小桔灯,每小我提着本身做的小桔灯在台上朗读,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2006年迄今,薛晓萍先后投入上百万元为白叟举办各类各样的念书运动——为此,她甚至卖掉了两套房子、搭上了本身以前处事务所的蓄积。2017年,薛晓萍在奥运村社区举办念书讲座,运动竣事后倏忽发病直接被送进了ICU。可出院后的她却没有歇息,持续奔波在各个养老机构和社区。“我从不悔怨,也没想过抛却。其实我感觉是老年人救了我。他们陪同我渡过了接连损失亲人那段疼痛的时光。他们给了我陪同,给了我力量。我只是送了几本书,办了几场运动罢了。”

薛晓萍还敷陈北青报记者,因为从小失去父亲,她试图让本身变得非常顽强。长大后才发现,本身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照片,没有一张是面带微笑的。可是在和北青报记者的攀谈中,她一向都是微笑着的。个华夏因,她注释其实是在和老年人的互相陪同、互相交流中本身慢慢变得爱笑了。

事业遗憾

始终未能给书院

找到妥帖的“家”

但令薛晓萍感应非常遗憾的是,13年来,她始终没能给银龄书院找到一个合适的“家”。

为了追求适合白叟阅读的“家”, 薛晓萍先后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上百家信店,但都未能如愿。在她的设想里,银龄书院的“家”应该对老年人非常友好:通亮的落地窗,敞亮的灯光;桌子不要带棱角的,或者会绊着他们;老年人脊椎遍及欠好,书桌不克太低,桌上摆放书托,不需要长时间举着;楼梯应该是实木的;书架不要太高,要包管他们够获得书;多肉植物一棵也不要,轻易扎伤白叟——曾经就有白叟被多肉植物扎着了,因为没有感知而未被发现,最后导致败血症;没有冰凉的铁皮柜和茶水壶;整个阅读空间由老年人自立轮换治理。“知足不了这些要求的书店,第一让白叟没有归属感,第二没有平安感。”

之所以如斯“抉剔”,是因为在多年与老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薛晓萍慢慢感受到老年人的特别之处。她敷陈北青报记者:做专职义工这么多年,她从不穿豪华的衣服,穿得最多的是质地柔软的羊绒衫,落地无声的平底鞋,十几年来她从不佩戴手表、胸针、戒指等装饰品。“我经常和白叟们在一路,要拥抱他们,高跟鞋的咔嗒声、饰品的坚硬感、衣服的粗拙性都邑引起白叟的不适,他们的皮肤比年青年头人更敏感懦弱。”

2017年,薛晓萍曾经和一家机构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一家老年阅读空间,但最终因房钱昂贵未能持续下去。

不光是场合的难找,适合白叟阅读的书也很少,除了摄生读物,就是若何学电脑,适合白叟看的大字书则几乎没有。

最新数据显露,我国老年生齿数量已接近2.5亿,个中只有4%住在阅读空间相对舒适完美的养老院,但剩下的96%的老年人呢?薛晓萍呼吁更多人来存眷老年人的阅读近况,“当局既然在考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及医保等的保障,为什么不克知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呢?好比在家门口建个移动书架或许举止借书馆。”

文/本报记者 刘江华 实习生 宋豆豆

统筹/刘江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