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报道】叙说农民的时代记忆 岁岁年年柿子“红了”

2018-07-24 00:45:46 网络整理 阅读:97 评论:0

《岁岁年年柿柿红》以一个普通底层劳动妇女的故事为切入口,讲述时代变迁之下的动态农村图景。

“作为一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片,《岁岁年年柿柿红》展现的不是‘精英’的四十年,不是所谓的‘先行者’发家致富的四十年,而是地地道道中国北方农民的四十年,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四十年,这是难能可贵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在提及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的创作立意时这样说。

现实主义农村题材剧《岁岁年年柿柿红》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杨柿红,在经历了重重挫折之后,通过自我奋斗,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的故事。

7月20日,《岁岁年年柿柿红》在京举办专家研讨会。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以及该剧的主创团队围绕该剧的创作手法、精神内涵等层面展开讨论。

为农民谱写时代变迁史

近年来,现实主义创作领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类型化作品,农村题材要“突出重围”并不容易。在中国作协全委、理论批评..主任范咏戈看来,越来越多人把现实主义创作当成一种追求,反而造成了创作标签化、形式化的尴尬局面。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不仅仅需要情怀,还需要能力,他用“去、走、存、留”四个字紧扣这部剧的主题。

【报道】叙说农民的时代记忆 岁岁年年柿子“红了”

与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剧一样,《岁岁年年柿柿红》将镜头对准了人和土地。这部剧将重心放在一个“留”字上,用“小我”与“大我”的结合塑造了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农民形象。剧中,杨柿红原本是一个性格泼辣、天真单纯的农村妇女形象,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信念的独立女性。她将一生奉献给家庭,奉献给家乡,以一人之力带领村民发展柿子产业。在剧中,不仅杨柿红传递着“留”的精神,杨柿红的丈夫王长安也是如此。王长安考上大学以后,面临着是继续乡村教育事业还是上大学实现个人梦想的两难境地,一番思考之后,他还是把录取通知书撕掉,说:“走容易,留下难。”

“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人,更重要的是朴实却有力的生命力。《岁岁年年柿柿红》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间脉络,从“一碗面都吃不上”到包产到户后“想吃多少白面就吃多少白面”,杨柿红的家庭变迁也正体现着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的影响。李准认为,这部剧做到了切实地创作,将小家庭、小人物的情感置于历史进程中,具有历史厚重感。“中国农村40年的改革和发展史,也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史,他们的挫折就是整个农村的挫折,他们现在面临的难题也就是整个农村、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但如何展现他们的成长和变化恰恰是在农村题材电视中间最常见的空白,这个片子填补了空白。”

【报道】叙说农民的时代记忆 岁岁年年柿子“红了”

“写农民,演农民,为中国农民写戏,为他们演戏提供精神食粮,是中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优秀传统。”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看来,《岁岁年年柿柿红》是接续了上世纪到新世纪,中国特色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正确道路。“一部戏,从普通农民的视角描写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许多重要时间节点,恢复高考、分田到户、农村搬迁等等,还展现了普通农民对于法律,对于民主法制的公平呼唤,整体叙事既全面又有层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