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三伏”的来历

2018-08-08 09:38:21 网络整理 阅读:78 评论:0

“三伏”的来历

关于三伏的历史,据《史记·秦本记》记载:在秦德功2年(公元前676年),夏季异常炎热,人们就用杀狗来禳解热毒,以免谷仓所储谷子因受热而出现大量飞虫,并避免人们因天气过热而中署生病,便把要解毒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当时人们迷信,认为取狗血涂四门可防鬼入城,“伏”字是人字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主人。伏天是最热的日子。然而伏天应在什么日子呢?大约在秦汉时才有规定。

“三伏”的来历

据《渊鉴类函》引唐吕才《阴阳书》说:“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把伏天选在“庚”日,于秦汉时期“五行生克”的说法有关。认为最热的时期在夏季。夏属火,庚属金,金怕火,所以一到庚日,全必伏藏。使天气特别热,那天既然金为伏藏,,所以称为“伏”日。这种以庚日为伏日的规定,使我们可以计算出伏天可能出现日子,大体在每年7月11日至8月17日之间。

标签:三伏 来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