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真正的硬通货是“信任”(4)

2018-06-05 07:30:58 网络整理 阅读:101 评论:0

《信任的力量》一书所关注的正是人际交往时的信任,并且既有对个人品质、能力的关注,也有对关系的注重,同时还暗含了对规则的尊重,这对于如何在中国社会复杂的人际交往模式中建立信任具有启发意义。

信任可能是必然结果

如果没有最起码的信任,我们的生活可能寸步难行,卖早点的不敢先把早点递给你,你也恐怕无法证明刚刚放到盒子里的钱是你的,如果买早点这等生活小事都要找几个证明人,那生活就真的乱了。社会的发展和运作离不开陌生人之间的一般信任,如何提升这种信任呢?《信任的力量》提供了一种由己及人的人际视角。

根据信任的对象,还可以将信任区分为特殊信任和一般信任,前者信任对象限定特殊客体(个人或组织),后者信任对象泛指包括陌生人在内的一般社会大众。

很多学者认为一般信任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而,一般信任也更受人关注。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关于信任的调查数据和谈及信任缺失时,大多是指一般信任。但在《信任的力量》中,作者则着眼于特殊信任,关注个人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升自己的信任优势,而其逻辑是“当你开始改变自己,你就同时开始影响团队、家庭和人际圈,甚至整个世界”。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信任的理解不谋而合,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重视诚与信和个人修养。儒家视“诚”为“天之道”,视“信”为维系五伦(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纲领之一,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民无信而不立”(《论语·颜渊》)。总体上,儒家对信任的理解是个体必须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守约重诺,自己先做到可信,以自己的诚信来取得对方的信任。当然,如学者杨中芳所言,“如果大家都坚守诚信,那么信任他人是必然结果”。这样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认为信任的获得是“由己及人”,在相互信任的循环锁链中,由个人诚信启动,终至一般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讲,《信任的力量》一书正是在指导人们如何实践这种思想,从你、我、他之间信任建立推广至一个人与人之间都能相互信任的社会氛围。

总之,《信任的力量》从人际交往角度出发,指导人们在组织环境中如何与人建立信任,对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信任建立与维持也具有启发性,同时,对于提升社会整体信任水平也有借鉴价值。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