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

IP和泛娱乐,到底该谁为谁服务?(3)

2018-06-06 21:52:19 网络整理 阅读:80 评论:0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曾在2016UP发布会上说过:“知名度不等于IP,IP是被市场验证的用户情感载体。”这一点也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整个腾讯对IP和泛娱乐的定位。

IP和泛娱乐,到底该谁为谁服务?(3)

“被市场验证”的意思可以有很多种理解,最直观的解释就是“能变现的IP才是好IP”,但在市场上一直有许多叫好不叫座的产品。比如票房惨淡的《大话西游》电影,又比如头两年运营数据惨淡的《剑网三》,这些产品在成为明星IP之前,都只是有知名度没啥收入的“失败品”。

也就是说,一个具有文化魅力甚至时代影响力的IP,有可能一开始并不受市场待见。然而腾讯的企业文化和战略定位,只能最多给一个IP三到五年的时间,不行就换下一个。毕竟腾讯手里等着分资源的产品太多了,哪怕是战略级的IP也不可能三千宠爱集于一身。

| 市场疑问:腾讯的新文创会为IP服务吗?

很多人一度认为,泛娱乐生态链成功打造后,每一个娱乐产品都会为这个IP以及生态起到带动作用。比如网络小说火能带动影视剧收视率,影视剧火了又能带动改编手游的营收,而这也正是近年来被资本热捧的“影游联动”。

实际上随着消费群体的新鲜感消退,以及泛娱乐文化的沉淀升级,近年谈影游联动的厂商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就在于大部分IP的红利期太短,游资和投机者没耐心继续深耕。

腾讯这些年探过了不少路后,在2018年将“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打算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厚度来养成IP。这种战略转变在外部看来并没有太多明显的表现,不过腾讯自己总结出的核心是“IP的文化价值构建和塑造方式”。换而言之就是“一边养IP一边..,两边都不能落下”,此外养成IP这个苦活儿,腾讯还寄希望于从第三方甚至同人作品中吸取养分——想得倒是挺美的。

IP和泛娱乐,到底该谁为谁服务?(3)

多年以来,腾讯确实对原创IP的孕育和培养一直比较苦手,共创、共建、共享的新文创理念本质上就是放开资源、加大力度吸引UGC(用户生产内容)与PCG(专业生产内容),至于自家的OGC(职业生产内容)目前依然很难见成效。

放眼整个文化娱乐产业,OGC做得首屈一指是任天堂、迪士尼,并且对UGC的态度非常强势,动不动就“律师函警告”。腾讯在体量上可以说与它们是同一个档次,但要论手中明星IP的数量,那就远远不及了。

以迪士尼的小弟漫威为例,虽然漫画作为IP源头在逐年销量下滑,但影视作品的成功让超级英雄IP成功屹立在娱乐文化的前沿,甚至吸引了更广泛的大众群体。至少在老牌巨头的体系下,泛娱乐为IP服务,不是靠同人粉丝的UGC。由此可见,即便被外媒视为“中国版迪士尼”的腾讯,距离迪士尼的IP帝国还差很长一段距离。泛娱乐腾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