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江湖儿女》:一半是江湖 一半是儿女

2018-09-23 09:43:37 网络整理 阅读:75 评论:0

《江湖儿女》:一半是江湖 一半是儿女

资料图:导演贾樟柯

一半是江湖 一半是儿女

二十多年前,贾樟柯就梦想拍摄

一部有关“江湖”的电影,如今终于得愿以偿。

当初,他只是想描摹一个男人的荷尔蒙

被时间摧毁的过程,但如今,他更愿意将

镜头瞄准时间,表达一群人曾经坚信的

江湖情义最终被时代改变的故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隗延章

汾阳县城,有二十几个少年想要拜把子,却找不到酒。于是,他们爬上一间房子的屋顶,见到屋顶正晾晒咸菜萝卜干。他们每人切下一块,以萝卜干代酒吃进肚子,又跪下彼此磕头,结为了兄弟。

这一幕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其中一个少年是贾樟柯。与他结拜的人,是他小学二年级的同学们。

2015年,贾樟柯刚拍完《山河故人》,去见了一位山西大同的朋友。朋友曾经是一位打架高手,这一年突然中风,拄着拐杖,苍老了许多。贾樟柯有些伤感,想起少年往事,打算拍一部关于江湖的电影。

这部电影便是《江湖儿女》。

江湖气

贾樟柯最早萌生拍摄一部江湖片的想法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他还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一年暑假,他回到家乡汾阳,在街上闲逛时,见到一个中年男人,穿着二股筋背心,正在埋头吃一碗面条。走近,他发现这个人是他少年时的偶像小东。

一瞬间,少年记忆在他的脑海中闪过:小东是他那片地方的大哥。他见过小东在国营商店打架,挥舞一根铁链,以一当十,不落下风。更让他惊诧的是小东的镇定——即使被打得满头是血,也不告饶和逃跑。

那个打架的场景发生在70年代末。彼时,“文革”刚结束,大量在上山下乡运动中返城的知青、中学毕业生待业在家。他们身上残留着崇尚暴力的因子,常常仅仅是因为荷尔蒙的躁动,就能干上一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