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贾导的大同已经大不同(4)

2018-10-19 07:10:35 网络整理 阅读:145 评论:0

当然对于UFO我们可以有N种解读。您可以认为这是上帝视角,也可以认为这是贾科长的小眼睛在闪烁,但是一般来说,关于飞碟的电影叙事,总关涉对于某种“秩序”的期待。通常对于电影作者来说,这种期待是含糊的,然而这种期待背后的指向却是明白的。

斯皮尔伯格青年时期拍了很久的那部《第三类接触》,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他过于清晰地呈现了他对于一种新秩序的美好愿景,即将到来的新的力量被细致地正面呈现为善意的、柔软的某种生物,比起保罗·施拉德之前为他撰写的那个很有几分《现代启示录》意味的版本,幼稚了许多。

贾樟柯电影不是科幻片,因而UFO的出现就更为醒目。

“江湖”,本身就是一种“秩序”。导演云,每个人都是一个江湖,其实还是太笼统了些——放在他本人身上当然是成立的,但若推及每一个“普通人”,恐怕很多人是不认的。那就值得掰开了说说。

为“普通人”树碑立传曾经是贾樟柯电影的一个标志,这个日常而“平民”的取向为贾樟柯在电影之外赢得了无数粉丝。也正是这个取向,被导演在微博上用来“怼回去”,引得观众一片叫好(虽然怼的那个对象更像“神助攻”)。但是,这种树碑立传,在《三峡好人》之后,实际上就已经开始了变化。这种变化,当然与导演本人的目力所及以及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有关。比如,,《山河故人》中,新兴阶层已然成为主要的书写对象,到了《江湖儿女》,这种情况又变得更为复杂一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底层即正义”,本身这就是一个伪命题;而是导演在书写社会转型、“秩序”失序的同时,他的电影也出现了“失语症”,或语序混乱,或干脆是昏乱。

江湖,被美化的恶仍然是恶

导演的江湖,究竟期待着怎样的“秩序”?

《山河故人》中,我们见到一个扛着青龙偃月刀,穿着校服的男孩在人海中行走。那架势,简直就是一个少年关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