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票据建仓的逻辑-流动性管理之流动性匹配率——华创投顾部外聘专家看票据系列报告之四2018-11-30

2018-12-01 00:51:47 网络整理 阅读:86 评论:0

在系列报告之三中提到,票据资产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高流动性。商业银行往往依据流动性需求进行票据建仓决策。这种需求以“监管指标”为核心,而流动性覆盖率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但LCR并不是流动性管理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即将实施或被部分机构已然提前实施的指标也会对票据建仓产生干扰,即流动性匹配率。《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其定义如下:

流动性匹配率监管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主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结构,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配置长期稳定负债、高流动性或短期资产,避免过度依赖短期资金支持长期业务发展,提高流动性风险抵御能力。

与其他指标类似,流动性匹配率的计算逻辑同样在于如何维持某家银行的流动性,避免其出现兑付危机。大致的意思是,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决策中,错配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也即要匹配。

它和流动性覆盖率(LCR)的主要区别在于:描述问题的角度不同。

这就好比,如果河堤要塌了,只围堵一个地方并不能完全避免决堤的可能,如果雨水量过大,也许其他地方也存在隐患,甚至连整个河道,都有要重新梳理的必要。

流动性覆盖率考虑的是短期资金需求,指标的眼光局限在时间长河中的眼前这一段,防止出现立竿见影的决堤危险。净稳定资金比率,针对的是长期情况,它所权衡的是长期,也即更远的未来整个银行的稳定性。而流动性匹配率则不然,它的衡量更加具有全局观。其通盘考虑了眼前和远处,甚至是河道内,以及汇集成河流的各类小溪的情况。这种通盘考虑,实际上也就是根据不同资产、负债的期限、品种等加权考虑,然后得出一个值,看看某家银行流动性的整体状况。

它的计算公式为:

流动性匹配率=加权资金来源÷加权资金运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