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私募“老鼠仓”遭严打 违法成本显著上升

2018-06-27 07:51:55 网络整理 阅读:190 评论:0

私募“老鼠仓”遭严打 违法成本显著上升

证监部门对私募基金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除证监会去年底部署专项执法行动,打击私募基金领域违法违规,查实10起重点案件之外,记者梳理近期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发现,对私募基金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俗称“老鼠仓”)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也显著加大。

上证报记者统计,6月以来证监会机关及其派出机构共公布了3宗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件的行政处罚结果。这3宗案件中,监管部门对涉案个人主体的罚款额度从10万元至70万元不等。而此前,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老鼠仓”行为进行行政处罚时,普遍确定3万元的罚金。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7年以来,资本市场“老鼠仓”案件数量明显减少,但也呈现出个别资管从业人员顶风作案、私募“老鼠仓”问题逐渐凸显的新特点。因此,私募基金“老鼠仓”行为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打击对象。

在依法、全面、从严的监管理念下,近年来证监会对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保持高压、严打,市场违法行为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私募基金领域多种违规行为叠加、市场危害加深加重是新特点之一。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近年私募领域案件主要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巨大;二是资金运作环节违规多发;三是资金募集环节违法手法多样。

其中,私募从业人员“老鼠仓”案件与过去几年相比呈现多发态势。权威统计显示,去年全年证监会共立案“老鼠仓”案件13件,,立案数量同比减少60%,其中8起案件涉及私募从业人员“老鼠仓”,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券商自营等传统多发领域。

去年12月,证监会部署当年专项执法行动第四批案件,严厉打击私募基金领域违法违规。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信息称,此次专项行动查办的10起案件已全部查实,其中8起案件进入行政处罚审理程序。列入专项执法的10起私募领域违法案件中也包括私募基金“老鼠仓”案件,其中有个别私募基金实控人在担任投资顾问期间,利用他人账户高杠杆牟取跟仓收益,非法获利上千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