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首席对策|专访巴曙松:跌宕过后,投资如何把握?(2)

2018-07-02 01:52:35 网络整理 阅读:104 评论:0

巴曙松认为,在一级市场方面,目前非居民在在岸市场尚无法发行股票,现成的解决方案就是让这些股票在香港发行,通过沪深港通实现非居民向在岸市场发行股票。同时,固定收益可以通过债券通,衍生品可以通过沪深港通,借助现有的互联互通机制服务于资本项目开放。但由于各地金融市场的情况不同,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有其独特的交易制度和清算托管制度,欧美等市场也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规则。两者如何突破制度差异实现互联互通,成为一大难题。

对此,巴曙松在专访中建议:在境外部分实行境外资本市场制度,在中国在岸市场实行内地资本市场制度,双方市场之间再实行一定的转接。实际上,这也正是目前“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所实行的方案,而且效果明显。

以下是精选的《首席对策》访谈文字实录:

李策:对于CDR包括独角兽基金,我们除了看到支持新经济的机遇,有什么样的风险是我们需要重视和防范的?

巴曙松:现在中国证券监管部门,一直把CDR的风险作为引入CDR形式非常重要的政策重点,已经做了很多安排,比如说对市场可能的影响,提前有一些新的基金发行,来做一些安排。现在还处于试点阶段,下一步还可以充分利用好CDR这种形式,吸引一些新经济公司回归,给国内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标的,其实也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现在是基础制度的创新,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进展,下一步慢慢试点,运转平稳后,陆续有一系列可以推出来的创新。

李策:上海建设对标国际金融中心,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政府部门、一行两会在这方面会做怎样的助力,有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巴曙松:作为金融中心也好,特别强调是国际金融中心,强调国际,就一定要市场参与主体国际化、多元化,比如说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我们看到大家提得多的,纽伦港(纽约、伦敦、香港),特点是投资方、筹资方两方充分国际化、多元化,来上市的企业和来投资的投资者,是高度多元化的。下一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怎么伴随着开放进程,提升国际化程度,这是关键。目前来看,海外上市公司还没有破题,海外投资者因为沪港通、债券通的带动,有一定的进展,所以下一步要伴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怎么逐步放开,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这个过程还是需要时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