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专访 | 苏权科:伶仃洋上锻造中国奇迹

2018-06-14 17:45:54 网络整理 阅读:69 评论:0

专访 | 苏权科:伶仃洋上锻造中国奇迹

在伶仃洋里架一座大桥,将珠江口东西岸连接起来,推动内地与香港、澳门共同发展。这个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构想如今终于实现,横跨伶仃洋、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于今年2月交工验收,全线通车指日可待。

沉管成隧,跨海架梁。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它的建成宣告我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项目管理等领域取得全面突破。

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工作的苏权科就与港珠澳大桥“结缘”,2004年初他被选入港珠澳大桥“前期办”(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现担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从前期准备、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论证,到口岸填海工程拉开建设序幕,再到主体工程顺利交工验收,苏权科经历了港珠澳大桥从无到有,也亲身见证并参与了这场桥梁人自主创新、艰苦奋斗锻造出的中国奇迹

本刊:文天祥的一首诗让伶仃洋广为人知,如今港珠澳大桥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这里。在伶仃洋上建一座跨海大桥,当时的主要考量是什么?

苏权科: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从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被上面所说的伶仃洋隔开了,从广州往东是东莞、惠州、深圳、香港,往西是佛山、中山、珠海、澳门,形成了东西两翼。由于两翼之间交通联系的薄弱,珠江三角洲地区一直难以实现完全互动发展,其西翼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东翼。即便1997年虎门大桥建成通车,但从珠海、澳门去香港,开车的话也得走三四个小时,而且拥堵越来越厉害,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已难以满足珠江口两翼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伶仃洋上建跨海大桥的构想最早由香港企业家在1983年提出,当时没有具体的方案。内地方面,广东珠海对这项工程比较热切,1992年就已经开始找设计单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但因为香港和澳门当时各有想法,所以这件事一直被搁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经济发展一直比较低迷,希望找到新的发展腹地。而这时位于珠江口东岸的东莞和深圳的发展已经饱和,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比较紧张。但珠江口西岸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以开发,所以香港认为有必要尽快找到一条向粤西延伸的通道,把粤西的大片土地和香港连接起来,使其优势产业可以向珠江口西岸辐射,同时也找到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003年香港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大桥的建议,澳门这时也认为有必要,珠海更不用说,它希望借助香港的优势资源实现对深圳等地的追赶。现在来看,港珠澳大桥正好又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战略相吻合,港珠澳大桥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纽带”,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