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专访 | 苏权科:伶仃洋上锻造中国奇迹(4)

2018-06-14 17:45:54 网络整理 阅读:69 评论:0

内地有很多自己的优势,比如组合资源、动员力量的能力,政治上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保证顾全大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当然还有我们的办事效率和“五加二”“白加黑”的奉献精神,我们有着敢想敢干为国家为行业争气的拼搏劲儿,一直都是憋足了劲、加大油门干。

本刊:英国《卫报》将港珠澳大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请介绍一下港珠澳大桥形成了哪些创新突破?

苏权科:整个大桥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以我为主,始终按照最高的标准和要求建设,前后实施了300多项课题研究,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超长外海沉管隧道、海上人工岛快速建设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理论与方法,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使中国在超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等多个领域取得全面突破。

例如,港珠澳大桥的装配化生产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形象地说,就是将桥梁和隧道在工厂里制造出来,然后用大型设备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在海上拼装,在海底对接,而且装配化率高、标准化生产好、安全有保证,规模之大更是不用说。它的品质和外观,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赞赏。它的设计很先进也很精细,比如在桥梁里面铺设轨道,可以跑小火车,便于今后检查维修。诸如此类,所有的小细节我们尽量考虑周到,其人性化、精细化程度在行业上前进了一大步。

再比如,考虑到我们要通航30万吨的油轮,为了保证航道通航顺利,海底隧道上方的富余水深要有30米的空间,这样一来放隧道沉管的槽就要深达水下50米,深埋以后在上面会有较厚的覆盖层。沉管深埋在国际上历来都是禁区,通过科技攻关我们成功实现了突破。如今我们的设计理论、预制安装技术、水中合拢技术以及隧道地基处理技术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更为重要的是,在建造过程中我们还形成了一个专用的技术标准体系,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桥梁工程“走出去”时争取工程主动权,更能将相关产业链带出国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