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夏至祭地祇 祈五谷丰登(2)

2018-06-22 05:39:33 网络整理 阅读:165 评论:0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图为清 孙家鼐《钦定书经图说》插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夏至,五月中。……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高大)而至极也。”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

《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一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意思是:夏至是夏季之“中”,夏至之日,白昼最长,阳气最盛,此谓“阳气之至极”。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运行到最北,所以夏至有“日北至”之称。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线渐渐往南移,北半球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夏至分三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蜩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生于夏至,可见于各处沼泽地或水田中,因为夏至是到了夏季之半,所以得名“半夏”。夏至不仅是一个节气,而且还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古时候人们称夏至为“夏节”、“夏至节”。

夏至祭地祇 祈五谷丰登(2)

清 张若霭《夏至》

清 张若霭《夏至》。

夏至日 祭地祇

远古时人们就有了对土地的崇拜,认为大地养育著万物,就像慈母一样,即“父天而母地”。

祭地一般包括两种:一是祭祀“大地”,规格与祭天基本相当;一是祭祀“地祇”,包括社神、山神、水神、火神等所有地界的神灵,规格比祭天稍微低点。其中香火最旺的是“社神”。

“社”即土地,与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直接相连,自然各家各户都不敢懈怠。现在南方一带常见的城隍庙就是古人祭祀社神的地方。

早在周朝,就有祭祀土地的记载。《周礼‧春官》:“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祇。皆用乐舞。”这时的祭祀活动,已伴以“乐舞”,规模渐盛。到了清朝其规模更盛,乾隆七年时规定祭地需设文、武、乐舞生480人及执事生90人,可见当时乐舞队伍之庞大。

汉武帝开始立庙祭祀,在汾阴建“后土祠”(地母的祠庙)。西汉末年按阴阳方位在长安城北郊建祭地之坛。

“南干北坤”,北方属于阴位,帝王率领群臣到城外北郊祭地;又因天圆地方,故北郊的祭坛筑成方形,称为“方丘”、“方泽坛”。

夏至祭地祇 祈五谷丰登(2)

北京方泽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