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2020-01-20 09:30:56 暂无 阅读:818 评论:0

勾勒法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主要指对绘画对象的轮廓线条的刻画。移之论诗词创作,指对于人物意绪情节场景的勾画交代。玄修《蕙风词话诠评》云:“勾勒者,于词中转接提顿处,用虚字以显明之也。”当然不光是虚字,实字亦可,比如..非不用虚字勾勒,但可不用者即不用。其不用虚字,而用实字或静辞,以为转接提顿者,即文章之潜气内转,则外涩内活。勾勒法对长调、慢词尤为重要。长调、慢词须依感情脉络铺叙描写,需在要紧处勾勒提缀,要清晰而不发露,有浑厚之致。词家之长于勾勒,以..为最。周济云:“勾勒之妙,无如..。他人一勾勒便薄,..愈勾勒愈浑厚。”勾勒使词意清晰,但过于清晰则成发露,便无浑厚之致,..故能愈勾勒而愈浑厚。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中国画

试看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柳阴直

这首词是周邦彦的名作。周邦彦善于写咏物词,这首词的题目就是“柳”,但和一般的咏物词不同,整首词读下来,比那个丝丝弄碧的“柳”更令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凄恻孤单的“人”。所以,说是咏物,其实是言情,表面是写柳,实质是赋别在古典诗歌中,写离别的作品,常常要涉及到柳树,而周邦彦是反过来,写柳树的作品,联想到离别。这首词典型地说明了周邦彦勾勒之笔的运用手法。周邦彦的勾勒总是恰到好处,在关键处点缀。比如开头“柳阴直”,一个“直”字,充满清晰的线条感,把作者视野中一道长堤、两行垂柳的画面给勾勒出来了,和这个“直”字相呼应的是“烟里丝丝弄碧”的“丝”,同样是线条,“直”属于粗放明快的线条,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柳枝

“丝”属于纤细柔美的线条,一个远观,一个近赏,一个高柳垂阴,默默无语,个烟中弄碧,依依有情,这两句在勾勒柳树的同时,暗地里把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也给勾勒出来了。下面写到自己,称为“京华倦客”,这个“倦”字用得极好,点出了自己对京城客居生活的厌倦,是对“客”的第一笔勾勒;身在他乡还“登临望故国”,是对“客”的第二笔勾勒,而这样一位倦客却欲归不得,身在客中还送客,一年年重复着折柳的故事;“年来岁去,应折柔条过千尺”是对“客”的第三笔勾勒,笔笔勾勒,句句情深,更显出词人倦意深重,心思怅惘。真是愈勾勒愈浑厚。“他人一勾勒便薄,..愈勾勒愈浑厚。”为何?奥妙在于..词用思颇深,匠心独运,笔法变化多端。周邦彦最善于用词意的顿挫、用笔的顺逆、章法的回环往复来辅助勾勒之笔。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高柳垂阴

他的许多慢词写感情都不是平铺直叙地描写,而是几度伏笔和吞吐,在云雾里露出一鳞半爪。像这首词,开门见山正面写柳,缴足题面,看似一览无余,但因为作者的用心在于后面的写别情,所以这里的点题反而为下文拓宽了局面;接下来仍没有正面写自己离别的感情,“曾见”是倒叙的手法,“谁识”是反问的手法,都是站在旁观者的地位来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想。从第二叠起,才转入自己当前的情事。“闲寻旧踪迹”,刚入正题,又宕开写当时的时令和景致,“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暗含着时光催人,匆匆不甘的心情。然后又将自己的别情搁下,一下子跳到对方去写感受,“愁一箭风快”以下四句,是虚之笔而非实事,代替上船的行人设想分手片刻的情景,船一下子就离开了几驿路程,回望送行人,宛如在天一方了。第二叠虽然写到别筵感受,但虚虚实实,远远近近,布局还是变幻莫测。到了第三叠,才落笔正面的离恨情怀。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天一方

“凄恻”之恨,从别浦、津堠处的幽黯,升华到斜阳冉冉春无极的绵邈,景色极其美丽,心情极其哀伤,京华倦客的迟暮之感都融化在一片“绚烂中带悲壮”的意境中了。结尾处再一次堕入往昔,“沉思前事”和开头的“曾见几番”呼应,结句“泪暗滴”力透纸背属于周氏典型的重拙之笔。整首词章法回环往复,层次曲折迂回,运用了“曾、应、又、愁、望、渐、念、似”等领字,通过正、反、顺、逆虚、实、直、曲等多种勾勒方法,将昨天今日、现实幻想、所见所感的片段串连成一气,以物起笔,以情收笔,情物相合,浑化无迹,给人以完整而又荡漾的美感。

周邦彦..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

荡漾

​周邦彦词虽然属于婉约一派,但和欧晏的清丽闲雅不同,和柳永的妥溜明畅不同,也和秦观的纤巧精致不同,偏于沉郁顿挫、深厚质重一派,每每于精丽中见浑成,于工巧中见拙朴这种..词的浑化之美,多是由他独特的勾勒之笔来完成的。后人对其笔法非常推崇,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价:“美成词,于浑灏流转中下字、用意,皆有法度”,“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此言不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