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雾中回忆》:埋葬于世纪沧桑的贵族家庭兴衰史

2020-01-24 03:29:53 暂无 阅读:1015 评论:0

和大家分享一本我最近读完的小说:澳大利亚作家凯特·莫顿创作的悬疑小说《雾中回忆》。

这本书以女仆格蕾丝的视角,回忆了生活在里弗顿庄园的哈特福德家族在一战前后的兴衰故事,以及发生在1924年的一场悲剧——新锐诗人罗比·亨特在里弗顿庄园举行奢华派对的当晚,于庄园后的湖畔举枪自尽,目击者是哈特福德家族的两位姐妹,汉娜和艾米琳。

八十年过去,时代变迁,旧日贵族庄园的盛景早已不复存在,而诗人罗比·亨特离奇自尽的故事将被拍摄成悬疑电影。作为当年事件唯一在世的亲历者,年近百岁的老人格蕾丝在电影制片人的邀请下,踏入了追逐、困扰自己一生的残酷回忆,并在生命的尽头,终于与过去和解。

《雾中回忆》:埋葬于世纪沧桑的贵族家庭兴衰史

这是一部我个人恨不得打六颗星的小说!《雾中回忆》与著名的悬疑小说《蝴蝶梦》(又名《吕蓓卡》)有着非常相似的缥缈迷蒙的语言,哥特风的气氛。回忆与现实不断交织,悲剧记忆的沉重感与念旧怀乡的缠绵思绪,使整部小说的氛围如同小说的名字一般,有迷雾般的迷失感和迷离效果。

开始读这本小说之前,我原本担心外国小说的人名、对白风格和思维逻辑会给阅读带来困难,但在读了两三章后就完全打消了这个疑虑:虽然故事的背景是一战前后的英国,与中国的文化背景大不相同,但由于叙事结构的完美和文笔的细腻自然,阅读起来并无艰涩阻隔之感,反而一气呵成,非常流畅。

《雾中回忆》:埋葬于世纪沧桑的贵族家庭兴衰史

这本小说的定位是悬疑小说,不得不说悬疑气氛营造得很好,伏笔也有“伏脉千里”的效果,在阅读的过程中,伏笔的呼应带来了巨大的阅读快感;谜底揭晓的过程随着格蕾丝的回忆层层递进,并在最后一章给出答案,结构也是满分。但这个谜底并不是很难猜到,甚至在一提到诗人自杀的目击证人是两姐妹时,很多有经验的读者就能猜到答案了:又是三角恋的老套路,死者是姐妹之一在纠缠中误杀。

《雾中回忆》:埋葬于世纪沧桑的贵族家庭兴衰史

在我看来,这部小说比情节更珍贵的是那种若有所失的空洞感,而这种空洞感是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浮沉带来的。战争动摇了旧日的制度,庄园固有的等级和秩序一天天走向混乱,家族中的男人因战争而死亡,无法挽回的宿命感如阴云一般笼罩着里弗顿庄园。女主角汉娜渴望自由,充满反叛精神,却没有任何途径来逃脱家族荣耀和社会地位对她的束缚,只能在现实的罗网中束手无策;她的妹妹艾米琳自小就是比较受到忽视的那一个,并在哥哥戴维离世、汉娜结婚离家后,不得不独自留在曾经辉煌的庄园,孤立无援地面对着家族日渐没落,父亲被绝望击垮的悲剧,却无能为力。姐妹两个,一个被迫扮演着政客的完美妻子, 拼命压抑自己对冒险和自由的渴望,另一个则沉溺于奢靡疯狂的派对,用夜夜笙歌来弥补接二连三的失去给内心带来的巨大空白。

《雾中回忆》:埋葬于世纪沧桑的贵族家庭兴衰史

表面上看,是这场发生在湖畔的悲剧导致了罗比、汉娜和艾米琳直接或间接的死亡,其实夺取他们生命的,是世事无常埋下的惊人伏笔。战争带来了死亡和挥之不去的恐惧,旧日的社会格局无可挽回地崩溃瓦解,三人对爱情的孤注一掷,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挽留。汉娜和艾米琳见到罗比,就会想起哥哥戴维。戴维的死亡是整个家族颓败的开始,也是她们情感上的巨大空洞。书中对这种感情有非常细腻的描写,大致是说,戴维的死亡,如同三角形缺少了一角,而两点连成的线无法维持在一个固定的空间,只能相反的方向漂流,渐行渐远或用足以毁灭一切的力量撞击在一起。战争的后遗症使罗比无法承受派对烟火的刺激,然而罗比的失控只是一个导火索,摧毁汉娜和艾米琳的是经年累月积累的哀伤。命运如同上了膛的手枪,只待罗比的死亡扣动扳机,汉娜和艾米琳就如同子弹一般射向毁灭的深渊。

小说的语言在华美之余,显示出值得称道的分寸感。面对这样沉重的回忆,第一视角格蕾丝的口吻没有过多的悲伤,行文也远不像《蝴蝶梦》那般幽暗诡秘,而是更多地表现出时间流逝带来的沧桑,读来有很强的代入感。总的来说,我认为《雾中回忆》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