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2020-01-27 03:26:15 暂无 阅读:1699 评论:0

我们在看古装剧时,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桥段,在月黑风高的晚上有人一边走一边敲锣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电视剧经常用这样的背景推动剧情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有的时候电视剧上演的并不一定是现实中就存在的,有人就会问,在古代真的有打更这个行业吗?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其实,古代确实是有打更的这个行业的,而且打更还是一个在古代较为普遍的职业。因为在古代,还没有钟表,手表等一系列能使我们知道时间的仪器,人们也很难精确地知道时间。

在白天还好,人们可以依靠日冕知道时间,但是在晚上没有阳光就不能用日冕来知道时间了,一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会用沙漏或者水漏来计时,但是那些贫穷的百姓没有财力去置办这些能知道时间的东西,而且普通的百姓需要去劳役..,劳役和日常的作息也需要知道时间,于是就有了打更这个行业。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古代的人们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一样,他们一到了晚上就回家歇息了,古人们都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有了打更这个行业,人们一听到更夫打更的声音,就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了。

而一般担任更夫的人,通常并非是由官府提供的,和更夫类似的还有民间组织的消防、义庄看守之类的职业。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因为古代皇权不下县,所以县级以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民间自治 ,由族长、乡绅、地保、里长等一类组织普通百姓出钱出物,不过报酬都很低,毕竟都是穷苦人家,包括以前的衙役的工资都是这么来的。

所以更夫早先是义务去的,就是大家轮流去做,后来就发展成为了固定几个人,其他的百姓出钱给他们几个人,就是这几个人替大家长期服务,类似这样的性质,然后定期由乡绅、地保、里长一类的代表人物出面收这笔钱给他们,后来就逐渐常例化了,然后就演变为更夫由里正或者村正募集来的,而且更夫的收入也是由本地人筹集的。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人们普遍认为更夫仅仅是一个用来报时的职业,但是更夫还有其他的作用,例如发布警报,驱逐贼盗,驱邪辟邪等,而且更夫也不仅仅只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几个字,更夫也会说防贼防盗,闭门闭窗等话来提醒大家一些安全问题。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更夫其实是普通的百姓担任的职业,那么他们是如何得知时间的呢?其实更夫手里也会有专门用来记录时间的东西,他们依靠滴漏或者燃香来精确地掌握时间,他们使用的滴漏上会有专门记录时间的刻度,一共有100个刻度,而现在的一昼夜是24个小时,也就是1440分钟。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古代一个夜晚分为五更,一更是一个时辰,古代的时辰是用生肖来计数的,一个时辰是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一更也是两个小时。子时是十一点到一点,这样一直推理下去,亥时就是九点到十一点。古代时辰以下的计量单位就是刻了,也就是滴漏中的计量单位,在一开始一昼夜是分为100刻的,后来古人为了方便计时,也曾将一昼夜分为96刻,108刻,120刻,直到清朝,才改为了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就是八刻,更夫就是通过滴漏的水到哪个刻度,来判断现在是什么时间的。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这样看来,古代的更夫要一直守着滴漏,看是什么时辰,所以他们就不能睡觉,要告诉别人精确的时间,所以更夫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除了辛苦,也是挺危险的,因为古代也有治安不好的地方,那些小盗贼经常会在晚上偷东西,虽说不至于伤害性命,但是难免有作恶多端的强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抢劫,身为更夫就很危险了,所以在古代,一般都是普通人家的人维持生计去打更,很少有大户人家的人担任更夫。

古代真有一边打锣,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更夫吗?

但是这也是个别情况,并不是所有的更夫都是危险的,在唐朝之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就是在晚上,除了打更的更夫外,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人出门的,如果有人夜里没事儿外出散步,就会被当成盗贼抓捕归案,严重的可能就会直接按谋反处置了。

总而言之,更夫这个职业确实是存在的,不过人类普及了精准的计时仪器后,更夫这个行业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