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2020-02-18 21:23:38 暂无 阅读:1446 评论:0

谈到北宋,能想到的是重文轻武以致使的文强而武弱,为何会武弱,其一,是北宋的对兵权的掌控极深,以致使出现强干弱枝,将兵互不相识的局面,从而使北宋军事实力偏弱。其二,便是北宋的马政不兴,制约了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始于燕云之地,既如今我国河北一带,河北一带为平原地带,适合大规模养马练马。而燕云之地,在北宋建立之前属于后晋,但是后晋将燕云弄丢了。因此,北宋失去了马源地,才导致了北宋的马政之衰。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然而,中国的马源地不止燕云之地,西北也有很好的养马条件,虽然西北养马地在唐末时丢失了,但有史载,北宋在西北牧了许多的羊,用来享用。那么,此地既然可以牧羊,用来养马,想必也可以。因此,北宋马政衰败的原因,非是燕云,而是在于决策。一 北宋是否缺乏养马地或马源

马政之衰,始于燕云的说法,其根本,在于以缺失燕云之地进而论证北宋缺乏养马地,换一个说法便是——北宋马政之衰,始于北宋缺乏养马地。或说,缺乏马源。那么,接下来要探究的,便是北宋是否缺乏养马地,是否缺乏马源?

前文提到,北宋统治者将可以用来养马的西北用来牧羊,以供享用,西北,自古以来便用作中国王朝的养马地之一,宋朝用之一牧羊,固然奢侈,但也从一种程度上证明了,当时的北宋,并不缺养马地,也就不缺乏马源。后来,及至西北沦陷,也未被用以养马。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既然西北东北都以不能仗之以养马,还有哪里可以养马,输出马源。据《中国马文化》一书记载,我国养马地区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其中的主要地区为中原产马区、关东产马区,西北产马区、塞北产马区,东南产马区以及西南产马区。但宋时,北方以无可以养马之地,然而,中国一向有“南船北马”的说法,其意为,北方养马之风起浓郁,而南方养马较少(此南方,指东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东南不能养马。北宋时,曾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建立了养马地。

另外,马源不止可以从官方所建立的养马地获取。其实,私人,即民间养马在清朝以前,便盛行,而见于北宋的的就是“保马法”了。还有便是商业贸易,即市马,宋朝时,交易已经打破市坊界限,官府对于商业的管控较其他朝代相对宽松。因此,宋朝经济繁荣。市马,便成为一种补充马匹的渠道。

综上所述,北宋是不缺养马地或是马源的,也因此才奢侈的将西北用于牧羊,以供享用。进而,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把北宋马政之衰的原因,归结于丢失燕云,或说是缺乏养马地或马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二 北宋马政制度略观

前文提到,北宋并非没有养马地——燕云即失,西北,中原,南方都有养马之地。亦可以养马,然而西北未用做养马却是用来来牧羊。这固然可能有北宋不缺马源的原因,但是否也和北宋马政制度的原因?而且,北宋的马政之衰,会不会是因为北宋马政制度的缺陷。便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究的。

何为马政?所谓马政,是指我国古代王朝对于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等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它最早见于《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游牧别群,则紫腾驹,斑马政。”骑兵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兵种,《历代马政志》记载:“马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也。安宁以别尊卑之序,有变以济远近之难。”因此,中国历代统治者对于马政都十分重视,建立了完备的马政机构。宋朝也如此。

宋太祖兴建牧监时,针对北宋缺乏马的情况,开始在沿边市马,北宋历代皇帝也常常去完善北宋马政制度。宋神宗时,便“尝患马政不善”,就对马政大力修整过,北宋马政有太仆寺,群牧司,茶马司等机构专门管理,其中,太仆寺掌管皇室的用马。《宋史·职官》记载:“后妃,亲王,公主,执政官应给车乘者。视品秩而贡之。”群牧司掌管的是对国家马匹的饲养,调用。即“邦国厩牧,车臾之政令”。茶马司,则管理市马。除此之外,还有对病马的处理机构。以及监督牧马的机构和民间的养马制度。

因此,历经五代十国已经十分废弛的马政制度,到了北宋时已经规章制度都已完善。那么,既然北宋的马政制度如此完备,前文提到——西北用来牧羊也不用来养马的原因,自然不是北宋的马政制度的问题了。

然而,既不缺良好的养马之地,也不是北宋马政制度的缺陷。为什么仍然不能解决战马缺失的问题,北宋诸军的战马都无法得到应有的数额补充。有详细记载,和中、陕西、河东、河北的军马也只能填补七分,而其他地区的最多只有六分。致使“诸军缺马,人多相与咨怨”。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由此,可以的出结论,北宋既吸取了前朝经验,又有个人创新的马政制度已经是颇为完备的了,但是仍旧不能缓解,北宋马政之衰,也由此证明,北宋的马政之衰,与北宋的马政制度,是不大相关的。三 国防军政决策对马政的影响

北宋有足够的马源地,也有完善的马政制度,人员,机构。但马政之衰的局面仍不能改。为何。回到前文,北宋统治者,用西北的养马之地牧羊,只是为了享用,直至西北牧羊之地沦陷,也未曾将之用以养马。观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由此可见,北宋的统治阶层已经腐朽,虽然有良好的牧马地与完备的马政制度,但他们对于养马之态度,是消极的,然而他们又是决策者。因此,他们做出的决策才是影响北宋马政衰败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说是统治阶层的腐朽是马政衰败的重要原因,为什么他们不关心马政,见下文:

1从养马数量看

汉唐时期,养马业发达,马政完备。汉朝时,年马匹数量在高时曾达四十余万匹。唐朝时,年马匹数量达到七十余万匹。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新唐书·兵志》记载:“天宝后,诸军战马动以万计。王侯、将相、外戚牛驼羊马之牧布于道,百倍于县官,皆以封邑号名为印自别。将校亦私备马。”由此可见,唐代马政和养马的盛况。但是到了北宋时期,养马数量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宋真宗时候的二十余万匹。及至宋仁宗后,北宋马匹日少。由此可见,北宋的统治阶级会对国家马匹数量,国家马政或养马的态度是消极的。

2 为什么北宋统治者对养马持消极态度

自北宋初年,北宋朝廷国防军政即以“守内虚外”为战略与国策,因此,宋太祖将北伐抗辽的方针束之高阁,“别置封桩库”,将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地的希望寄于以此库金帛赎回。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宋太祖最初于对外政策上就持消极态度,没有给后来者开一个好头,也难怪北宋的统治者的对外方针一向不积极。还有一个原因,便是宋真宗檀渊之盟以后,北宋出现多年息兵之期,于是朝廷议罢马政之声四起,这是将马政卷入了个人的政治斗争之中。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由此可观,统治者的对外态度,而军事是对外的,马政军事与息息相关,统治者对外消极,对军事自然不积极,对军事不积极,对于马政,自然是消极的,纵然有有再好的养马地,再完美的马政制度来管理,但倘若管理之人不认真,不积极,北宋马政又怎么会强盛呢?

3 北宋的那些国防军政决策造成马政之衰

一为军事战略上的“守内虚外”,军事体制上的“重内轻外”,大意为,国家以外的忧患不过在于边防事业,都是可以预防的,但是内忧却会以各种形式出现,难以防备。是可怕的。这种思想,源于宋太祖,他北伐两次,欲复燕云而失败,于是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若奸邪无状,若为内患,诚可惧也”,这种逃避式的决策为历代宋朝皇帝贯彻,是致使北宋马政之衰的决策之一。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二是由于马政不兴,宋朝便想出了“以步制骑”的军事布置与战斗阵型。即“修城池,开坡地,扩方田以限戎马。”其军事战术思想显示的就是防御态势。,意图以不变应万变。然而虽然实践证明这不可能是万全之策,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致使北宋马政更加衰败的决策。

以此,得出结论,北宋马政之衰的原因,不在于燕云,即缺乏养马地或马源。不在于没有一个完备的马政制度,而在于北宋的统治阶级的对外态度。进而由此发出的决策。四 结语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治的国家,虽有法律,但以人治为主。因此,制度的好坏与条件的优劣对宋朝马政更甚宋朝来说,非是主要因素,只有统治阶级这群人的态度,才是宋朝以及宋朝马政强盛或衰败的关键。

为何北宋马政会衰败?并非因为燕云这块养马地,决策才是关键要素

以史鉴今,虽然如今的中国已经步入法治社会,但人治也还存在,因此,宋朝的先例,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