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明代历史演义的缘起

2018-08-20 05:03:28 网络整理 阅读:170 评论:0

明代历史演义的缘起

《司马光像》,见清代上官周绘《晚笑堂画传》。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发端于明代历史演义,而历史演义的兴起又与宋元以来《资治通鉴》的简约化、通俗化息息相关。以往学者们在探讨历史演义之生成时,一般多强调民间讲史与纪传体类史书的孕育之功,却较少关注《资治通鉴》的影响。实际上,正是《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的不断通俗化,才催生出明代的历史演义创作热。

司马光编修的《通鉴》一经问世,就备受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推崇与青睐。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高宗、孝宗等均熟读之。朱熹还喻之为不可或缺的“桑麻谷粟”(《朱子语类》)。不过,该书多达294卷,约300万字,难免让人望而生畏。司马光在世时即慨叹,通读此书者,惟王胜之一人。鉴于此,朱熹便以《通鉴》为基础,从《通鉴》中节取事实,编成了一部简明扼要的《资治通鉴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其篇幅只有59卷,为《通鉴》的五分之一。该书明正统,斥篡贼,立纲常,扶名教,除史弊,法《春秋》,纲举目张,便于观览,深合封建君臣、士人强调正统、教化的政治文化心理,以及社会受众对史著由繁趋简的阅读需求。故而《纲目》产生不久,就得到了南宋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经筵讲读的重要内容,学者亦多以之为史学不易之经典。如尹起莘在《资治通鉴纲目发明》中就说:“是书之作,其大经大法,如尊君父而讨乱贼,崇正统而抑僭伪,褒名节而黜佞邪,贵中国而贱夷狄,莫不有系于三纲五常之大。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先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者也。”为使《纲目》更加通俗,元代注疏发明《纲目》的著作已有数十家之多,由此开启了《通鉴》“通俗化”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