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善本掌故之明嘉靖刻本《筹海图编》

2018-09-02 22:17:04 网络整理 阅读:160 评论:0

善本掌故之明嘉靖刻本《筹海图编》

嘉靖四十一年(1562)刻本《筹海图编》十三卷,明郑若曾辑。为郑若曾忧倭寇之患,“乃辑沿海图十有二,苏郡刻行之,属有持以献督府少保胡公者。胡公览而嘉异之,罗郑子于幕下,俾增其所未备,乃郑子搜括往昔、裒汇时事,凡是以却倭峻海上之巨坊、固国家之鸿业者,粹而成书,共十有三卷,胡公题曰筹海图编云,因刻之会城。”知此书在胡宗宪主持下由郑若曾增补所撰沿海图而成,并由胡宗宪于嘉靖四十一年进行刊刻。其后隆庆六年(1572)浙江布政使刻印本、天启四年(1624)胡维极刻本以及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郑起泓刻印本皆以此本为底本重刻而成。

善本掌故之明嘉靖刻本《筹海图编》

自明嘉靖中倭寇开始为患江浙、福建等沿海地区,罹乱尤深,故守土者以海防为首务。《筹海图编》即为此类著作,卢镗跋称“《筹海图编》者,筹东南之海以靖倭寇也。”全书图文结合,图以备形势,文以具事实,对明代平倭及海疆防御深有裨益,《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称明代海防“靡不具载”。撰者郑若曾(字伯鲁,号开阳,嘉靖初年贡生)之籍江苏昆山即曾屡遭倭患,故发愤考察海岛地形险要,采用计里画方之法绘制沿海图,茅坤序称他“首括诸道之绾海而州,与其诸岛之错海而峙者为图”,“次之为事略”。其中对于沿海诸岛的绘图和描述则为全书之重,诚如书中凡例所云:“不按图籍不可以知阨塞,不审形势不可以施经略。边海自粤抵辽延袤八千五百余里,皆倭奴诸岛出没之处,地形或凸入海中,或海凹入内地,故备倭之制,有当三面设险者,有当一面设险者,必因地定策,非出悬断。”所绘海防图有《广东沿海山沙图》、《福建沿海山沙图》、《浙江沿海山沙图》、《直隶沿海山沙图》、《山东沿海山沙图》和《辽东沿海山沙图》。颇为称道者,在《福建沿海山沙图》中(见于福七、福八)绘制了“钓鱼屿”和“赤屿”的地形图,亦即明代的海防图,作为中国的领土列入防区。书中卷二对于“钓鱼屿”和“赤屿”进行了描述,云:“钓鱼屿北边过十更船,南风用单卯针,东南风用单卯针或用乙卯针。四更船至黄麻屿,黄麻屿北边过船便是赤屿。五更船,南风用甲卯针,东南风用单卯针,西南风用单甲针或用单乙针,十更船至赤坎屿。”“钓鱼屿”和“赤屿”即今所称的“..”和“赤尾屿”,《筹海图编》的记载雄辩地证明..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具有充分的历史根据。

相关文章